被人称之为“儒家之钢者”的傅雷,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这个印象来源于《傅雷家书》(虽然不曾读过这本书,但是也听过一些关于他对长子音乐家傅聪的教诲。总的来说,他应该算是虎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犬子的那一类父亲。他对教育自己儿子们的这件事情上付诸了不少精力,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成长,并且在最后他获得了成功。这种成功在许多普通家长那里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望子成龙,首先自己就得是一条龙;想要打铁,自身就得硬。)
另一个印象就是“容易发怒”。之所以在这四个字上加一个引号,是想说他这个发怒并非日常生活中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怒,我想这些日杂琐事也引不出他的怒火。他这一怒完全来源于对学术一丝不苟的认真。这个印象来源于施蛰存纪念傅雷这篇文章。
傅雷身前翻译过不少国外名著,对原著力求精确还原(翻译后的文章不但要求达意还要求传神)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是这一点作者与他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达意即可),傅雷对此就不以为然,坚持要按照自己方式方法去还原自己翻译的作品,从这点可看出傅雷品行中的刚直。另外作者对黄宾画的看法引起了傅雷的怒火,他认为作者根本不懂画还要对画乱评论。
傅雷的怒完全因为他性情之刚而形成的。秉着“浩然之气”对天地间不公之事,宁死而不屈,是他独立于知识界从而形成儒家之钢者的精神丰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