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心的善良与行为的善良】
一个人到底是内心真正具有为他人着想的想法更重要?还是做出了善良的行为更重要?
内心不善良但行为善良就不是真正的善良吗?就是伪善吗?
关于这个问题从实用主义来说我觉得一个人的行为是最重要的,所谓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内心虽是善良的到做不到善良的行为也是无意义的,这是种空谈,是虚而不是实。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假仁德,是装出来的伪君子,是伪善,但这又如何呢?
刘备起初虽是伪善,并不是诚心的仁德,但他却从未做小人之事,就冲这一点在做人方面他已经胜过了很多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伪善这个词是贬义词,代表了小人的阴险奸诈。
但其实不是,伪善的本意仅仅说是一种伪装的善良,多余的阴险狡诈是人们自己添加上去的。
一个人的伪善是否应当唾弃,取决于他是否一边伪善一边作恶。
刘备显然没有,且他装了一辈子,那也算成了真正的仁德。
行为是真实的实践,所谓知行合一,做不到“知善”不要紧,做到“行善”了也很不错了,行为是真的帮助到他人就是有价值的,如果只“知善”做不到“行善”那也是空的,没有意义。
所以善良的行为是一种实,只要内心不具有恶念做到了善行,哪怕是伪善也强过不伪善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