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16 琼中县什寒村休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8-10-16 琼中县什寒村休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 海南乐活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21:45 被阅读0次

    摘要: 休闲农业已成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显著成效。琼中县什寒村作为“中国最美乡村”,黎苗风情浓郁、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环境,其以休闲农业为发展契机,正从一个贫困小山村向休闲旅游胜地华丽转身。

    关键词:休闲农业  什寒村  美丽乡村建设

    休闲观光农业是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正成为休闲消费的一个新热点。这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民创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琼中县什寒村位于海南省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高山盆地中,居住着苗族同胞300余人,黎族同胞200余人,是国内比较罕见的黎苗聚居地。什寒村曾经是琼中最偏远贫困的地区,如今,什寒村以休闲农业为发展契机,正从一个贫困小山村向休闲旅游胜地华丽转身,受到国内游客的青睐。

    一、什寒村休闲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大

        气候条件。什寒村地处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中,是海南省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有茂盛的森林,蜿蜒的溪流,清新的空气,天然生态风光旖旎,更有“天上什寒”的美誉。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什寒村周围拥有10.4亩的天然林保护区,天然林为什寒村提供了天然保护屏障,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高于4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民族风情。什寒村是国内较罕见的黎苗族聚居地,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黎锦、黎苗美食、丰富的歌舞文化等等黎苗风土人情,令什寒村休闲旅游特色更独具风情。

    旅游名片。2013年,“最美中国旅游新名片”(第二季)在北京发布,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的什寒村摘得了“最美中国乡村”的桂冠。全国仅有10个乡村获此殊荣,而什寒村是海南省唯一入选的乡村。

    (二)什寒村发展现状

    自2010年海南省委办公厅牵头在全村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出资近2000万元,用于什寒村的民族文化广场、整村立面改造、危房改造、道路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移动信号发射塔等公共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和“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不足1000元大幅提高至2014年的7582元,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业产业也开始走品牌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特色农业方面。结合什寒村的气候、土壤特点,及农民农业实用技术掌握的实际水平和潜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种植林下益智,面积由2010年初的400亩,扩大到现有的2200亩;二是铁皮石斛实现农业的规范化管理,共种植铁皮石斛35.2亩,收获5.2亩,什寒村铁皮石斛产业还获得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励金2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养鹅产业。2011年,海南省委办公厅实施政府经费帮扶,为村民建设规范鹅舍,带动40多户村民养鹅6000多只;引入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斯坦德集团,当年取得村民收益约10万元。2012年,全年鹅出栏量为12000多只,村民收益近25万元。2013年1-8月,全村40多户农户共饲养鹅8000多只,村民收益约18万元;四是依靠天然优势,大力发展养蜂业,2014年,养蜂1100箱,产量16500斤,产值165万元,10万亩天然山林每年产出的野生蜂蜜也是什寒村的特色之一,每年能够提供将近3000斤蜂蜜,产值约30万元;五是结合“绿化宝岛”项目,大力种植本地名贵树种,其中,通道绿化面积71.4亩(3000株),主要种植非洲楝、火焰木、红花羊蹄甲、紫荆、重阳树等;并以“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为原则,实现村庄绿化141亩,分别种植海南黄花梨10000株、沉香5000株、黄皮200株。为建设乡村休闲公园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围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任务,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的党员驿站,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服务,将基层党建与发展山区旅游相结合,挂牌成立了“奔格内”什寒客栈,启动了原生态民俗体验游,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为户外探险游、自驾车游、自行车爱好者等提供餐饮、住宿、露营、探险、爬山、涉溪等多项旅游服务。游客在什寒村品尝了黎苗族美食、饮山兰米酒、唱山歌、跳竹竿舞,休闲养生,尽享黎苗民俗生活乐趣。2014年,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过夜人数为7370人次,为当地农民创收113.3万元。下一步计划主要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备地30亩用于泥鳅养殖,相关工作已在筹备当中;大力扶持和鼓励农户种植高山茶;加大对什寒旅游资源的开发。[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二、什寒村休闲农业发展特点与成效

    (一)发挥生态优势,探索旅游扶贫。通过旅游扶贫试点,促进什寒村的产业融合和创新,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做文章。琼中县委、县政府根据什寒村民俗特色,深入挖掘黎苗文化内涵,策划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让游客充分享受“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自在。“吃”,挖掘黎苗传统特色饮食,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户经营黎、苗农家乐,让游客品尝三色饭、竹筒饭、鱼茶、山兰糯米酒等。“住”,结合黎苗文化元素,打造民族风情浓厚、简约舒适的“奔格内”民宿休憩场所,实现WIFI全村覆盖,开通网上订房系统,让游客尽情感受什寒村天然大氧吧的清新和放松。“行”,利用什寒村山地坡缓、植被丰富、田园景观优美的自然条件,修建“奔格内”国家步道12公里,开通自行车绿道和乡村巴士,让游客充分体验乡村原野乐趣。“游”,结合什寒村田园、溪流、黎苗风情、传统民居、庭院等自然风光资源,让游客参与犁田、插秧、采茶、饲养、种植等农耕活动,体验农家传统劳动。“购”,将铁皮石斛、蜂蜜、灵芝、山兰米、特色手工艺品等农家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和推销,增加收入。“娱”,成立了什寒村农民文艺队,定期举办周末篝火晚会,表演原生态黎苗歌舞,用现有的文化广场、射弩场等场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趣味体育运动,如板鞋、射弩、顶棍等,让游客亲临其境,感受黎风苗韵。2013年以来,什寒村村民开店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18家,包括农家乐饭店、土特产店、茶吧、烧烤园等。什寒村旅游收入每年呈倍数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村2013年旅游收入60余万元;2014年旅游收入113.3万元;2015年1-11月,什寒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7万人次,同比增长26.67%,实现旅游收入726.46万元。[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二)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农民增收。琼中坚持以“居民零迁动、生态零破坏、环境零污染”为宗旨,以村民“不失业、不失地、不失居”为基础,实现什寒村开发乡村旅游增资产、增就业、增收入的目标。通过合理分享利益,形成了“政府+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品牌+基地”的“奔格内”什寒经营模式,政府负责编制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旅游路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等;县旅游总公司负责跟踪指导、经营管理、商业运作以及搭建资本运作平台;农民合作社负责民宿日常管理、组织黎苗歌舞演出、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提供住宿餐饮等;农户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和环境卫生等。村里客栈、民宿、露营地所需的服务员、保洁员、清洁工均由什寒村村民担任,实现了村民就地安置、就地就业。近年来,琼中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涉农资金2000万元,用于什寒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提升旅游内涵,传承黎苗文化。什寒村地处海南三大河流之一的昌化江流域,五指山北面,森林茂密,溪流缠绕,区域内的空气每立方米含30000个至40000个负氧离子,被誉为“天上什寒”“天然氧吧”,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健康养生资源。既有绿色生态的旅游环境,又保存着较好的黎族苗族传统民居特色,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打造山水园林式的特色民族村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什寒乡村旅游发展新目标。什寒村是海南省为数不多的黎族苗族混居村落,黎苗文化底蕴深厚,神秘而富有情调的黎苗婚俗、“三月三”、苗族冬至节等传统习俗原汁原味保持至今。什寒村建成“奔格内”广场,供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表演节目、大型旅游团队举行篝火晚会、学跳黎族苗族舞蹈等活动使用。建成乡村大舞台,村民文艺队不定期向游客表演黎苗歌舞。建好黎锦苗秀坊,展示黎苗非物质文化遗产,供游客参观。丰富的黎苗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了什寒“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的内涵。

    三、存在问题

    (一)项目功能培育不足,产品深层挖掘力度不够。目前,什寒村观光旅游点多为低、小、散,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大多数观光点规模小、设施功能不全。什寒村现已开发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受规模限制,功能单一,很少能同时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已开发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色不突出,多数停留在观赏、购物、吃农家饭等层面上,游客参与性不强,吸引力不足。投资者对产品深度和广度的文化挖掘也不够,导致出现重“利”轻“娱”“农”味不浓现象,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较少, 观光休闲农业难以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受山区地理条件制约,上什寒村的山路存在路窄、塌方事故多、交通不便利等现象,影响接待水平。另外,不少农家乐经营户硬件设施不齐全,不利于客流量的增加与知名度的提高。主要问题包括缺少路线指示牌,入夜照明不足,民房住宿条件差、房间被褥湿冷等现象。游客可游玩的景点较少,休闲娱乐的场所寥寥无几。游客只能是吃吃饭,根本无法享受真正的农家风情,无法满足外来游客所需的标准房、取暖降温、洗澡、水厕等要求,在饮食、卫生、环境等方面也难以适应现代城市人的生活习惯。

    (三)经营者总体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较低。许多经营者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仍以家族式经营为主, 经营者多雇佣低廉的劳动力或亲友。由于缺乏必要的休闲业从业技能,导致服务人员不能提供给游客高质量的服务享受,造成经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既影响了直接经济效益,又影响了什寒村的旅游形象。

       四、对策与建议

    (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自然、人文、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合理划定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类型, 以“农”为景,而非毁“农”,造景,避免重复,注重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使“农家乐”发展与旅游总体规划相协调。另一方面要做好衔接,保障规划落实。做好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同时注重文化提升品位,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内涵。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软硬”设施两手抓。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强道路、通讯、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修缮和维护入村公路,修建路灯,设立路线图、路标,对民宿进行房屋装修和改造、购置除湿器等。二要加强软件设施建设。积极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品质优良的花卉、树木、蔬果和其他观赏性动植物,提高当地的特色和科技含量。

    (三)突出特色,加快项目开发,注重游客参与度。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应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农业景观资源、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融入一年四季的休闲农业中。突出农味搞项目,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尽量满足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使游客参与其中,真实体验到地道的农家之乐。如种瓜栽花、割麦插禾、锄草施肥等农耕参与型,收菜、摘果等农园采摘参与型,射弩竞技、跑马等健身康体参与型,品果、品茶、品美食等农宴品赏参与型, 推磨、舂米、汲水、杀鸡等日常生活参与型, 织锦、学跳竹竿舞、学唱山歌、讲故事等民间手工艺和民间娱乐艺术习作参与型,以农业旅游带动农产品、特产等销售,扩大品牌知名度,让游客尽兴游玩、满载而归。

    (四)强化人才培训,规范服务标准,提升经营水平。要把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增长、促进农村改革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一要利用镇海高等教育的优势加强农家乐的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重点抓好对乡镇、村负责人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分管各旅游项目工作负责人、示范农家乐经营者的培训,培养一批发展乡村旅游的带头人,为农家乐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休闲农业专家采用进村办班、开展现场指导的方式,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认真抓好员工培训,提高项目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文由谢春燕、陈炫、文永仙、范武波(通讯作者)撰写,曾发表于《2016年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海南)研讨会论文选》(2016.8:79-82)。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琼中县人民政府网.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南海网新闻《海南省琼中县什寒村成旅游扶贫典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16 琼中县什寒村休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ek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