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兰生于豫南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秋兰的祖父眼盲且腿脚不灵便,秋兰对祖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冬日里他整日坐在椅子上,少言寡语的,特惧冷,总是偎着个火盆烤火。就这样一个老实的不能再老实的残疾人却娶了一个超能干的媳妇儿。秋兰的奶奶在进门后一口气连着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全家守着几亩茶山靠采茶制茶过活,且七个娃在大饥荒的背景下竟都平安长大成家生子。
秋兰出生的时候,只有大伯一家分家出去,爷爷奶奶秋兰一家三叔四叔和更小些的姑姑们都一口锅里吃饭。随着她出生后小家庭的开支多起来,秋兰爸那时候在村子里的窑厂帮忙烧窑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而秋兰爸是出了名的老实孝顺,秋兰奶奶把他当长工使,秋兰妈渐渐与婆婆的矛盾多起来以致于后来携秋兰离家出走。
mother or 妻儿的二选一这一世纪难题摆到秋兰爸爸面前,妥协的结果是秋兰父母在她七个月大时带着她背井离乡移民到了鄂东北的深山密林里开启了外来户筚路蓝缕的原始拓荒生活。说原始,真是一点都没夸张,用秋兰妈后来跟孩子们忆苦思甜时经常用来打头的一句话说就是头无片瓦脚无锥地。当时她们一家三口除了随身衣物,一穷二白,连家徒四壁都称不上,因为压根儿就没有墙壁。那时候初到山中,只能选择一面山背水之地先搭建起临时的窝棚寄身。但是夫妻同心,想着只要能自立门户,哪怕吃糠咽菜都是好的。至于这深山密林,秋兰后来还专门查过相关地理百科,它既不属于太行山系,又不属于大别山,约莫是横亘在鄂东北与豫西南之间隶属秦岭淮河一线的一条不出名的小山脉。
由于户口限制,等到秋兰四五岁时,到了适学年龄,秋兰爸妈只得又把她送回极不待见她的奶奶家好入学读书。奶奶对秋兰的厌憎是从她呱呱落地就开始的,秋兰是顺产的,那年七巧节刚过的第二天早上,秋兰妈发动了,出生的具体时辰难以精确,那个年代又不是家家有钟表,据她妈预估约莫是七八点的样子,因为那个点是家家户户刚吃完早饭。
豫南一带的农村老人们大都迷信七月初七附近降生的孩子大多会是男孩子,据说是牛郎挑着一儿一女披着老神牛皮追被天兵天将抓走的织女时一个不慎儿子从篮筐里掉下来了,所以之前,对这一胎,秋兰奶奶是相当重视的,所以接生剪脐带换洗穿衣都由秋兰奶奶一手承办,估计是想第一眼瞅见大胖孙子。据秋兰妈后来回忆说,一摊开看是个妮子,奶奶立马变了脸色,看见秋兰在洗浴盆里扑腾小手牢牢抓住盆沿生怕溺水的样子,奶奶竟直接对躺在床上刚刚生产完的秋兰妈说,这就是一坨精怪肉,把她按在水里一会儿功夫就憋过去了,要么就弄个薄膜袋装进去扎上口子扔村后池塘里,要不了一会儿也没气了。自秋兰懂事以来听她妈讲了这个细节之后,再见到奶奶心里总会生出一种不可言状的恐惧和恶寒。秋兰就不明白了,奶奶也是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的母亲,怎么就这么不喜欢自己儿子的女儿呢?而且在秋兰出生以前,大伯已经给奶奶生了长孙了呀。
而且很快87年出生的二妹玉兰加入了她的队伍。姐妹二人是那个物质贫瘠年代的非典型留守儿童,几乎过着小丫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秋兰,脾气很倔,不肯讲一句软话,成了奶奶惯常打骂教训的对象,而且她不像玉兰那样见打就跑,平日小意哄着,奶奶揍她她就死盯盯站着,一副爱咋咋我就是不理你的模样,往往激起惯爱逞凶斗狠的奶奶的韧劲,想着法的操磨她,比如大冬天滴水成冰的时候指使她早起给鸭子喂食,上山上去耙松毛作引火柴,去离家三里开外的河渠里洗衣裳,等等诸如此类,这些对秋兰来说并不是难事,艰难的是奶奶那些谩骂,那些攻击秋兰母亲以致于那时候小小的秋兰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只要有机会离开,就再也不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