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着波西格和他的摩托车习禅

跟着波西格和他的摩托车习禅

作者: 九畹拾真一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07:36 被阅读40次

【畹畹习禅】人生有限,必走捷径

16 分钟前

【畹畹习禅】你有没有借同伴了解自己的习惯?

昨天 07:41

【畹畹赞我】一天两件大喜事,与赞米分享

前天 07:35

【畹畹习禅】如何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

3 天前


信愿妙行十年13/3650:如何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接受现实,一切成长都是虚妄。——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什么是现实?

不太容易正面定义,不过从对立面举例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比如带给人一万点暴击的买卖家秀对比图。衣服是那个衣服,卖家秀360度无死角,怎么看怎么美,买家呢,若只看得见人家的美,不考虑个人种种现实条件,大手一挥剁手成功,以为买了一套还我漂亮拳或是一颗让我秒变成仙大力丸,结果就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买衣服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呢?识人不明,识己不清是做任何事的大忌,轻则焦虑心悸内分泌失调,重则精神紊乱系统崩溃。有一句话才在辉哥奇谭的最新更文里看到:

比较是偷走我们幸福的贼。

人和人生而不同,不仅外在不同,内里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人虽无贵贱之分,但是有层级之分。你没上那个层级是看不见一些东西的,摆在你眼前你也看不见。还是波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说的,真理来敲门,你叫他滚的同时还高喊着要寻找真理。

普通人想要幸福多一点就必须不断自我探索,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地去跃迁,不懈地去提升自己的层级。这时候有一种正向的比较,那就是跟上一刻的自己比较,继而不断自我优化,快节奏小步伐地自我更新系统,自我升级迭代。如果不这么做,基本没有出路。

遇到事,别再问“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凭什么是他不是我?”试着把问题换成“这件事是想教会我什么呢?我get到了么?”大多数人想要的公平不过是识己不清的欲望膨胀,就像作家豆豆在《遥远的救世主》里揭露的,强盗的本质不是直接获取,而是破格获取。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扛着公平正义的大旗,一心想着打家劫舍。这是弱势文化属性人群的典型特征。我们的时刻警惕沾染这种属性,底线就是不为之辩护。且时常自省,觉明精察。就像自省成功的大熊说的,人生就像股票,不是赚得多,而是赚得久。

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20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万能的大熊

由以上,我也基本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本文的观点:要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认清自己,尊重现实,日拱一卒,想着阶段性目标稳步前进。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认清自己?如何定位坐标?

波西格和他的摩托车禅修之旅恰好给出了目前我个人认为最适合普通人的方法:无时无刻地进行自我探索。


信愿妙行十年15/3650:你有没有借同伴了解自己的习惯?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11岁的儿子克里斯、约翰·沙德兰和约翰的妻子思维娅是波西格一起骑行的伙伴。属于哪种程度的伙伴呢,儿子且不必多说,约翰两公婆用波西格的原话说就是:

我们都没说什么,在一起旅游这么久了,彼此已经太熟悉了,只要交换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现在,我们只是静静地四处望望。

当书中第一次提到他们停下来休息时,便是凸显各人性格的开始,比如说思维娅,当他们结束上面说到的四处望望之后,去到了野餐区坐下,野餐区只有他们四个,因为是一大早。有桌椅板凳,还有铁铸的水泵可以打水喝,克里斯还跨过土墩去了小溪旁。据此大致可以猜测出美国境内这种沿途的供给点也就是书中的野餐区之类的是很合理完善的,大抵像我们城市里遍布的公园,不过是在去掉密集的人造景观的情况下。

思维娅坐在餐桌前的木板凳上,通过一系列举手伸腿低头沉默不语等等肢体语言,传达出姐此刻心情不好的信号。波西格就走过去问她怎么了,思维娅抬头看看波西格,又低下,然后她说了一番很有趣的话。因为读完她的疑惑,我发现我也经常有类似的体验。

思维娅说:

都是那些迎面而来的车子里的人,头一个脸上的表情看起来这么难看,第二个也是,一个接一个,每一个都很不高兴。他们只是开车区上班啊。

波西格答:

你知道,为了工作嘛。星期一早上总是睡眼惺忪的,有谁上班还会咧着嘴笑啊?

思维娅接着说:

我是指他们看起来失魂落魄的,好像全都是行尸走肉,怎么像是去奔丧一样!

波西格给这简短的对话作的结论是:

我了解她的意思,但是她并没有说出一番道理。人工作原本就是为了活下去,原本就是这么回事。

之后红翅乌鸫又成了他们谈话的主角,从这里学到一招,就是当你有什么东西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使用转移大法,去谈天气,去干点别的,总之不要纠结在手头上的这件事,这样极易钻进死胡同。我看到这里就在想,波西格肯定在后面要慢慢解释这些人形同傀儡的真正原因,瞬间觉得,这写法拿捏的真是地道,勾人遐思,引人入胜,还给了共情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思绪时而随着书里此时飞过的红翅乌鸫飞向远方,时而又回到思维娅低头不语闷闷不乐的身影上。

与此同时呢,思维娅的丈夫约翰一直在检查他那辆宝马摩托车,并且调整绳索和行李,他也喊了句我一听就会心一笑的话:

老天,我带的东西太多了,是我需要的五倍。

火柴、防晒油、梳子、鞋带......鞋带?我们要鞋带做什么?

波西格太可爱了,他一本正经地接话道:

鞋带随时会断。

约翰夫妇因他这句话笑了,波西格观察到,这二人不是对着彼此笑,他随后就借这一点阐释了此趟旅行带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而这意味就与这二位有关。这个意味有个专有名词,Chautauqua,中文译法,我查了维基百科。

肖托夸Chautauqua,又译学托扩肖陶扩)是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早期在美国非常流行的成人教育运动(同时也指其集会教育形式)。在1920年代中期以前,肖托夸集会在美国农业地区广为传播。肖托夸为社区提供娱乐与文化教育,与会成员包括了当时的演说家,教师,音乐家,艺人,牧师和其他各方面专家。但这一运动随着广播,电视,电影等的崛起而逐渐消亡。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肖托夸是“美国最美国的事物。”

我的理解是这有点类似中国各地方的戏剧、茶楼说书之类的。总之是对民众进行再教育的一类活动形式。

波西格紧接着又解释道:

虽然在好几个月前,可能连我自己也不清楚,这一切是受了他们之间隐隐暗藏的摩擦所影响。我想在任何婚姻里摩擦都免不了,但是他们的情形比较不幸,不过这是对我而言。

他们之间不是个性不合,而是别的原因。双方都没有错,但是都没有办法解决,连我也不一定有化解的办法,只有些个人的看法。

这些看法始于我和约翰对一件小事有了不同的意见:一个人保养车子究竟应该到什么程度?对我来说,尽量使用买摩托车时附送的小工具箱和使用手册,然后自己保养,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约翰反对这么做,他认为应该让师傅负责修理和保养才不会出错。

这两种看法都很平常,如果我们没有骑摩托车一起旅行,没有坐在乡村路旁的野店一起喝啤酒,或是随性闲聊,那么这点意见上的分歧就不会扩大。只要我们谈的内容是天气、路况、民情、往事或是新闻,谈话自然就很愉快。然而一提到车况,话就说不下去了。大家都保持缄默。就好像是两个老友,一个是天主教徒,另一个是基督徒,两人一起喝啤酒,享受人生,只要一谈到节育,谈话马上中断。

好,自此以后,波西格就要揪住约翰不放了。下回继续分解。


信愿妙行十年16/3650:我们需要走捷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


不要重复造轮子,人类就像一台内存有限,cpu有限、硬盘有限的服务器,既然可以选择调用api,就不要试图在本地跑各种服务。——蔡永吉

蔡永吉是公众号caiyongji的作者,是我偶然发现的一个思维质量高的公号,十月他貌似停更了,他写的一些话语,我会用钢笔摘抄在我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本里,时不时拿出来翻一下,警醒自己。他言辞锋利、健脑醒神。他的多篇文章都输出了本文标题的观点:生命有限,金钱无限,美好无限,我们需要走捷径。在《如何正确提问》这篇文章里,他开篇就说:

我们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越是精英越觉得时间不够用。

那什么是捷径呢?
蔡永吉的解答是:自我求解。

他的观点是,真正做到的精英是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回答别人的问题的,更何况那些问问题的人自己甚至都没有思考。比如那些上来就问为什么、怎么回事、如何等诸如此类的人,对于被提问者,这是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跟提问者讲解相关知识点,他叫它们为“前置”知识,因为往往提问的人是对这个问题相关领域一无所知的,且提问的人并没有自行调研的自觉。在文末,蔡永吉给出了提问的公式:

关于......我的理解是......请问......?

并指出,你做了前置知识的汲取与消化,带着自己观点的提问,起码不会让回答者觉得“这事说来话长”。
在他的多篇文章里,他就如何思考,如何将思维打磨成型做了自己的观点阐释:

同样的问题,有些人觉得有100种解决办法,有些人却觉得穷途末路......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思维角度的多少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对于思维懒惰的人,对不起,你没有入场资格。
那些进步青年们每天进行效率、技术、英语、商业、投资等各种各样的自我提升,而有些人却连一个标记的清清楚楚的exception都解决不了。

我写文章不是为了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的,也不是为了骗大家点广告或者是买技术课程的,我希望我的读者能够有所启发,认清不足,成就更高的层次,我在分享思维。所谓优秀,是指遇到问题有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自我提升,就是在积累这些东西。

在《汉字简化也救不了文盲》这篇文章里,蔡永吉设置了一个有意思的前置条件:

政府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商人是资本主义价值观。

再遇到问题与各类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试着想想是不是政府机构出现了商人属性,从这个视角切入,很多扑朔迷离的事情也许就简单明晰了。

市场是怎么样,资本的态度就怎么样。你要花边新闻,就给你看娱乐八卦。你想要放松,可以看直播、刷抖音。你不想要动脑,哪怕你的脑回路直来直去没有任何转弯,都可以每天获得巨量的新鲜信息。

你想要变成精英?你想要变得有钱?对不起,没那么简单的事情。思维的成型不是靠垃圾信息堆积起来的,更不是靠那些所谓的知识。知识仅仅是思维的生产资料,但生产过程是很辛苦的。因为,知识已经在你脑子里了,稍微用心就可以搞清楚流程。可是,用心对文盲来说太痛苦了。找个人问确实比自己做功课要简单容易。

让普通人丧失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似乎是全球统治阶层tittytainment计划的一部分,来消耗“边缘人”的精力和不满情绪。抖音之类就是例子。

以上引用蔡永吉的话是为了引申出我此番讨论的重点:人生苦短,去日无多,我们必须走捷径。问题是,如何走捷径?什么是捷径?欢迎留言区讨论。以下是我一家之言,请警惕被带偏。

当碎片化阅读成为资本营销的重头戏的时候,也许什么都不做是捷径。

当没人能对着一本经典从头到尾阅读完的时候,静心阅读日拱一卒就是捷径。

当全世界追求光速交通工具的时候,徒步就是捷径。

当农村以每天成百上千的速度消失的时候,回归农村就是捷径。

当没人有时间停下来探索自我,观察同伴的时候,停下来慢慢走就是捷径。

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找到了这条捷径、刘一秒找到了这条捷径、王志纲找到了这条捷径......还有更多人兜一圈之后会找到,下一个会是谁呢?

此时,不由想起刘一秒老师当年的话:

你要解决的困惑,早有人已经解决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去消化红尘中的案例,把消化所得的养分用在自己的发展实践中。读老子的《道德经》不是让你去学他的修辞,不是让你也写一篇《道德经》,而是去消化他的思维,一转身,写出你企业的道德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波西格和他的摩托车习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qn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