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设置
我们举办家长课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家长们讲解很多道理,因为我相信这里的每位家长都知道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只是我们被现实中很多琐碎的信息、生活的压力、周围环境影响、难以控制的情绪所牵扯困扰,容易迷失方向。
家长课堂不是以讲座的方式,让大家听一听知道就可以了。作为主讲老师,我更希望通过课堂内容,引发各位家长思考、提问、讨论和分享,真正的将知识和方法运用起来。
所以,我希望在给大家讲解相关教育知识时,各位家长能够积极参与、投入其中。这样你的收获最大,让您花费这段宝贵时间和精力更加值得。

首先呢,如果我讲解的清晰,请用:“嗯、对、是、好”回应我,如果有疑问和困惑可以举手表达。讲解的过程中我也会随机抽问;最后课堂快结束时,我们会有相应的测试题,学期期末还有家长考核,保证家长能真正吸收掌握,更好地培育我们的孩子。
根据平时的表现和最终的成绩,我们会评定出“尔雅好父母”,颁发荣誉奖杯和证书,同时也为你孩子的考核成绩提高附加分(20)。设置这样的环节呢,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尽情的参与,像游戏一样的体验方式,更加有效的学习。
最后,希望各位家长们能够在这里能够相互分享经验,交到朋友,学到方法,更好的成就我们的孩子!

2.教育的原理
教育是一个闭环的系统,它不是一个点的事情,也不是某一方面的事情,它是一个立体多维的复杂事情。
最好的情况:家长支持鼓励,老师用心给力,孩子自愿努力。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比造火箭、造飞机还要难的吗?
那就是养孩子,我们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养好一个孩子,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
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才能够增加孩子的一个成材率?
“心脑结合”是良方
心:指孩子的内心动力、心理健康、情绪管控、抗压能力...等非智力因素。
脑:指孩子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观察反应能力、专注力等智力因素。
只重视一个方面地培养,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很难持久地帮助到孩子。

教育孩子有三个层次,最浅的一层是给孩子灌输知识;再深一点是培养孩子能力(技能培训);最核心、持久的层次是启发点燃孩子的内动力。这样他才能保持终身学习,自主独立的向上攀登!
3.从高知家长的观念看出路
随着时代断的进步,我们高知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从之前“只以分数论成败”来评判一个孩子,到目前的“重视性格习惯、培养能力素质”来适应当今的社会。

虽然在中国考试升学仍是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改变命运的最保险的途径。
但仅仅让孩子埋头努力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自愿去学习,并且掌握高效的方法,持续训练出强大稳定的学习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保持竞争力!
4.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让孩子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全部记住就能取得好成绩,如果课堂吸收的不理想就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强化、巩固知识。这样的做法有效果吗?
当然是有的,只要孩子愿意学,在短期内成绩大多会得到提升,但这种做法并不持久,因为孩子一直是在补课老师的帮助下,花更多时间去强化知识,一旦脱离补课、或者学习任务增多时,孩子很容易被打回原形。(上初中以后)
补课班能帮助解决短期、表面的问题,各位家长思考一下如何能更加长远地帮助孩子呢?

很多家长说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训练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这样的想法非常好,也是我们机构改革的核心“学科+学能”,提升孩子的竞争力。
但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入记忆力、专注力训练机构后发现,自己孩子的变化并没有其他孩子变化明显。原因是什么呢?请各位家长思考一下回答?
学习成绩=学科知识×学习动力×学习能力

第一个原因,前面我们说过孩子的成长是立体多维度的,只是把他们送到补课班、培训班是不够的。我们还有2个方面需要高度重视才能教育好孩子,一方面试孩子自身的内驱力,一方面是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当然,他们也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个原因,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花春天开、有的夏天开,还有冬天开花的。教育最需要的是“耐心”,有的孩子说1-2遍就懂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8-9才开悟。资质不同不代表这个人不能做成事,比如曾国藩和王阳明,中国古代两大圣贤。
王阳明从小立志要做圣贤,非常聪慧,做事的方法很灵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虽然曾国藩资质很差,缺才华,用的方法也比较蠢笨。但凭着他不懈努力、每日精进反思也获得了令人瞩目、叹服的成就。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阿甘、许三多...
在大量刻意练习之前,普通人的竞争还远未达到拼天赋的地步。

所以,知识可以补充、能力可以培养,最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内驱力!
我们的家长课堂就是想帮助各位家长一起找到孩子的内动力,唤醒、点燃一个孩子。
这件事很难,也非常伟大,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知道了路的方向,就不怕路远!

如何培养孩子,从哪些方面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请各位家长认真思考,我们下次课为大家提供思路,一起交流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