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一天的教学工作,又哄睡了娃,熄了灯。本该是休息的时刻,我却惦记着书架上的几本教师博览不忍睡去。那可是我曾经最爱看的一类书刊。却因为恋爱、结婚、生子、工作、生活琐事……诸如此类的事搁置了。
时间就像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我们变得麻木,懒散,时光老人给我们再多的时间,也挤不出一分一秒读书写作。为此,我常常觉得不安,但这种不安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杂事、好玩的事、无关紧要的事所代替。然后又心安理得地继续生活。
可此时此刻,我却鬼使神差地想要走进这片净土。试图为你自己的生命润色。这是一本引领教师成长的书籍,是从事教育工作者必读的一本书。指引我们教育工作的方向,传授我们最新最真最科学的教育理念。她就是我们的朋友《教师博览》。
单单看她的封面,就能知道编这套书的团队的设计独到、良苦用心。除左上角醒目的书名、简练的编者意图、印刷时间……她还为每本书的封面设计了一幅意境很美的插图。尤其用心的是她把整本书中探讨时下较为热点的话题,或时下最棘手的问题和现象列在书的左下角。让人顿时升起想读她的欲望。
借着手机的光我轻轻地翻开了一本来读。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每一篇都是与众不同,都是万里挑一。在我犹豫读哪一篇起时,我的眼睛还是被一篇叫《手背的伤痕》深深地吸引了。
标题下画着一双手,左手握拳,右手微握着一根细长的东西。那是我们老师最熟悉不过的一个玩意----粉笔。
“这是谁的手?”“为什么如此苍老?”……我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我想快点读,想把我脑海的问题一一解答;我想慢点读,想把作者对他数学老师的感情悟透。当我读到他用“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句诗概括他们师生间的模式时,我陷入了思考。报答教师恩情的形式有很多很多,为何要用彻夜不眠不休的方式来报答?
随即我加快了阅读的速度,想知道他们师生间的日常。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写易老师。写了他因吐字不清在课堂上引发的笑声;写了他因板书太多、力度太重惹来同学们的唉叹;写了他因讲课太过投入而习惯性的敲桌子导致手上的累累伤痕……
作者的回忆里句句不提感恩,不提爱,甚至对老师种种“劣迹”进行吐槽,可是我读完之后,却在每一句每一字里读到了师恩浩荡。
不标准的普通话掩盖不了易老师在数学专业知识上的优秀素养;钝钝刺耳的叩击声在课堂上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就连那漫天飞舞的粉笔灰也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汇聚成涓涓细流流进孩子的思维天地。
易老师改变了学生时代的李旻璇,让他由害怕数学、抵制数学、痛恨数学再,到原谅数学对他的一切刁难。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老师的职业修养,道德情操,个人魅力对学生产生无法想象的作用。
爱屋及乌是人的天性,做一个心中有爱,有责任的老师我们获得的可能是学生们一个个快乐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