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就勉强敷衍。 ——弘一法师
当年弘一法师在温州某寺静修的时候,温州道尹林鹃翔慕名前来拜访,前前后后总共来了四次,都被他称病谢绝。后任道尹张宗祥又来求见,他是弘一法师的老同事,寺主寂山长老不便辞却,弘一法师乞求说:“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是为了生死大事,都抛弃了,又何况官家朋友?请师父以弟子有病为由送走客人。”
1937年暮春时节,弘一法师应倓虚老和尚的邀请,随行弟子并倓虚老和尚来迎接的梦参法师一行五人,自厦门赴青岛湛山寺讲律。
有人这样记载说:
“每逢大众上课或朝暮课诵的当儿,院里寂静无人了,他老常出来在院里各处游走观看,态度沉静,步履轻捷,偶然遇见对面有人出来,他必先捷速回避,表面似像很怕人,其实我想他老是怕人向他恭敬麻烦。他老常独自溜到海边,去看海水和礁石激撞,据说那是他老最喜欢看的,假使这时能有丰子恺先生同游,信笔给绘副“海上之弘一律师”图,那真能有飘然出尘之趣了。有一天晚上,朱子桥居士因悼亡友乘飞机来自西安,特来拜访他老,他老接见了。同时市长某公,是陪着朱老同来的,也是借着朱老的介绍和他老见一见。他老急忙向朱老小声和蔼地说“你就说我睡觉了。”第二天上午,市长请朱老在寺中吃斋,要请他老陪一陪。他老只写了张字条送出去作为答复:写的是——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土筵中甚不宜。
哪些应酬是自己满心欢心要参加的,哪些应酬就算有天大的情面也不去。法师自有他的标准和分寸。为了虚名和利益而参加得到应酬,法师是拒绝的,拒绝的理由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也许,弘一法师素来是个不喜交际的人,但即使你是一个喜欢交际的人,如果成天把时间都用在应酬上,恐怕也不是合适的。要知,人生除了应酬之外,实在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应酬不但耽误了我们的许多宝贵时间,而且过多的应酬还会使人迷失,推杯换盏间,若说全是意气相投那是不可能的,彼此的客套敷衍实在没有必要。一旦和人在一起,我们的行事、谈话,皆要迁就他人,难免违背我们的本心,干扰我们的意志。所以,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实在是人生的一大要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