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接来孙女儿,忽然想起儿时的童谣。我小时候都是妈妈讲,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讲这些从妈妈的妈妈那里传下来的童谣。躺在被窝里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现在我还能记起《青秫秸,白秫秸》、《笑话笑话一大掐》......于是试着念给孩子听。这童谣用家乡话念得顺溜又亲切,可用普通话念出来自己就觉得好笑,不伦不类四不像。现在小孩子都学普通话。孩子眨着眼,不知道听明白了几句没有?
青秫秸,
白秫秸,
趴着墙头叫姐姐。
姐姐姐姐奏嘛哩?(奏嘛即是做什么)
扎花哩。
花哩?
卖哩钱儿咧。
钱儿哩?
称哩肉咧。
肉哩?
老猫叼咧。
老猫哩?
上哩了树咧。
树哩?
大水冲咧。
水哩?
老牛喝咧。
老牛哩?
耕地讫咧。
地哩?
天火烧咧。
火哩?
老婆掏咧。
老婆儿哩?
念佛哩。
这个童谣只能用安平、深县方言说,这里的深县是指的深北,沧石公路以北,历史上也曾经以沧石公路为界划分过深南县和深北县。深北人说活口音和安平饶阳接近,而深南人口音和衡水、冀州接近。
深武饶安一带的方言(深县、安平、饶阳、武强曾经统称深县,后分设为四个县)在外地人听起来差不多。其实深县、安平人人说话更接近。一个特点是几乎没有第二声,都是第四声降调。这样听起来会显得很沉闷。比如北京见人都说都说“吃了吗您内”。轻松俏皮。到深县、安平都说:“你吃哩饭哩呗?”。如果是正在熬粥,就会说:“没夜吃哩,还可查着哩”。(没夜——没有;还(读han)——还在做,正在;可查——熬、咕嘟着煮)。不在这一带生活几年,喊你回家吃饭都听不明白。
深县、安平一带的方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x都发成si的音。比如西瓜读作si瓜;选择读作suan择;新媳妇读作sinsi妇儿。这个习(si)惯让我很长时间用拼音输入法时找不到要找的字。
如果有人说话总用第二声,x和si咬得很清楚,说明这个人说话撇声,洋气。不用家乡话和家乡人交谈会遭到人们的嘲笑。从前有一个人去天津学徒。回家看见他二叔正在荞麦地里锄地,荞麦在这里被叫做楞子。他凑过去撇着天津腔说:“哎我说二叔,这红梗儿白花儿,这是嘛?”。他二叔抬手就是一巴掌:“你再敢跟我用这鸟语说话,信不信我一锄头拍死你!”。吓得他扭头就跑,边跑边喊:“救人啊,楞子地里打死人咧!”
很多相声引用的方言,就是深武饶安一带的方言。相声《学四省》中,赵振铎、赵世忠就模仿过深武饶安方言。沉闷的语调和轻松俏皮京油子卫嘴子腔调形成对比,产生喜剧效果。
相声里的深武饶安方言是经过艺术处理的。现实中的深县、安平人不喜欢油腔滑调,能说会道的人,他们管这类人叫做大煽、大煽车。尤其是男人不太爱说话,但喜欢说怪话、倔话。比如几个人一起聊天,边上蹲着一位闷头抽烟的人,一直不说话,一旦抓住话把,反驳一句话能把人噎得翻白眼,引得人们哄堂大笑,这叫说话有劲,说话冲。不过现在彻底改变了,受电视节目主持人、脱口秀节目的影响。深县、安平的年轻人也风趣、幽默侃侃而谈。走南闯北谈生意,做网络直播,没有一点乡音。县城里多是带点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讲纯正的深武饶安方言的都是农村没出过门的老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