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想法
在大学,“形影不离”是贬义词

在大学,“形影不离”是贬义词

作者: 杨拾桉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1:04 被阅读1次

    亲密相处的熟人,未必懂我真心,

    频率相同的陌生人,轻易给我信任。

    图片来自ins

    我和小凡才认识十几天,可总觉得,她像是从久远的过去向我走来的老朋友,舒服得让人心安。

    一见钟情,并不是看一眼就确信Ta是对的人,但一定因为Ta的某句话某个动作让你动心。

    我向来都是很被动的人,但小凡属于让我想要主动去靠近的姑娘。她一开口我就知道,我们是一路人,有种相见恨晚的难得。

    前几天我心情不好,被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逼得狂躁,找不到发泄口,也不想给别人带来负面情绪。

    拿起手机,我本能地给小凡发了条消息,连我自己都很惊讶,几百人的好友列表我独独想起了她,一个才认识几天的人。

    在我的潜意识里,笃定她会懂我,所以发了一堆感性的话,那是对亲密朋友说不出口的,没有负担地释放情绪。

    果然,频率相同的人很容易产生信任。

    她的理性让我羡慕,和她的气质很像,独立得不可思议。

    成年以后,遇到和自己同频道的人,就觉得捡到了宝贝,有种想偷偷藏着的珍贵。

    图片@24Hours

    我很欣赏那些独立果敢的人,大概是因为我性格里缺少这部分,所以格外迷恋。

    上了大学之后,脱离高中狭小的人脉圈,被迫接受形形色色的人介入,集体生活把隐私变得透明可公开,留给自己的的私人空间越来越小。

    我一直跟人说与舍友的关系很好,一起吃饭、上课、逛街,每天形影不离,没有勾心斗角的矛盾,很知足。

    我们拥有同一个圈子,同一群朋友,几乎都是彼此的复制版。

    直到这种亲密关系侵略到我的私人领土时,我才发现,成年以后的“形影不离”,竟然成了最冷酷的贬义词。

    现在想想,那是中学时代小女生才会干的事,一起手拉手上厕所的情谊,我竟然把它延续到了二十岁。

    大学阶段,明明有大把的时间去爱去拼去经历,而我全浪费在小心翼翼地维系舍友关系上,很可悲对吧?

    在大学,“形影不离”就意味着共享和牺牲。共享隐私、情绪、资源以及没有道理的选择,而牺牲掉越来越多的人生可能性和人格独立。

    我认识几个蛮有个性的姑娘,她们的现状是:和室友保持不温不火的关系,不过分亲密,但也能打打闹闹。不囿于宿舍的狭小圈子,对生活掌握绝对的控制权。

    我理想中的舍友相处模式应该是这样,各有各的小世界,不干涉对方的任何决定,也绝不触碰对方的私人领域。

    这半年来,我凭着兴趣爱好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圈,认识了一些想法一致的同龄人。

    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人比我孤独,比我极端,比我活得深情爱得用力,我那耿耿于怀的耗损根本不值一提。

    我知道生活被人支配的感觉不好受,所以非常珍惜获得主动权的自由。

    我喜欢什么人,交什么朋友,做什么决定,从不需要向任何人报备,也千万别以爱之名捆绑消费。

    毕竟彼此都明白,气场不合的人,不过都是山水相逢的路人而已。

    你应该知道,亲密的室友情谊,大多是建立在以相同的生活节奏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并非是在思想层面高度契合的相似性。

    越是这样亲近,就越容易妥协,私人空间也越容易被占领。

    人都有贪婪的本性,有从别人那里获取隐私的快感。

    这种欲望膨胀之后会变成“你去了哪里?和谁在一起?我必须要知道”,非要把别人的私生活揭得一丝不挂才肯罢休。

    在大学,“形影不离”是贬义词

    每个人都该拥有私人领地,那是能留给自己仅有的舒适地。

    人际交往中,要腾出很大的空间给别人,但也要留一部分给自己。取悦自己比取悦别人更难。

    彼此都要明白,成年后的自由很珍贵,必要的时候得划清界限。

    我很反感向别人汇报行踪,父母也好,朋友也好,我见了谁?去了哪儿?这些都是很私密的事情,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分享,而硬生生地逼问实在很无趣,请尊重我,也尊重你自己。

    如果不能,那对不起,比起姐妹情深,我更贪恋自由。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大学,“形影不离”是贬义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jp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