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放学后,带可可到面包房,可可自己熟练地去挑好了面包,又专门跑过来问我“妈妈,你要不要也吃一块?”我并不饿,但是儿子邀请,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儿子高高兴兴地拿了钱,托着盘子去付钱,拿回面包来共享。我觉得自己真是个幸福的人,可可也感受到自己的能干,双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注意到一个女孩子,比可可高一点,她拿着卡,扭捏地在面包面前站了一会,然后跑到陪她来的老人面前“我不知道买什么?”其实,或许她需要的就是一个陪伴,让她去确认肯定她想要什么。
我突然想起来下午的读书会里,那个妈妈说“我不知道说什么?”然后,沉默了一会儿,当中,我有一丁点儿想插话,忍住了,我知道她是想说的,然后,她就开始娓娓道来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然而,老人就拉着女孩的手直接去挑选了一个小蛋糕,顺便做完一系列事后,他俩就坐下来,等待着店员送到他们桌子上。然后女孩就开始一勺一勺慢慢地吃,我注意到店员拿的两把勺子,因为蛋糕有点大,但老人始终没有动,我差点想让老人也吃一点,觉察到自己的越界,忍住了。而女孩也从头到尾没有和老人互动一下,直到吃完了,她把蛋糕朝老人那边一推,老人就又去找店员来打包带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可可到外面玩,我突然想起了那句“中国女人过得不好——婆婆越位,老公缺位,自己错位”,我还是挺能理解这个角度的。我是从这个状态走过来的。上次和一个国际化姐聊天时,她对我怎么会在和老人一起生活时那么地“奇怪”——自己的家怎么能是奶奶主宰一切,我甚至还会觉得“除了自己有奶给孩子吃外,什么都不如奶奶”?她十分不解。
我告诉她,因为那时候我没有自我,自己没有太多界限,或者有界限但是没力量,不敢自我肯定。她若有所思。
我是从2007年开始学习心理学的,是在慢慢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我一直好奇于自己的自信心为什么不够——即使以前在别人眼中,我什么都不错,可是,我对自己就是没有办法有信心。自我肯定到底从哪里来的呢?
最核心的自我肯定能力是从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开始孕育的,是被期待的,受祝福的孩子吗?是带给母亲幸福感的孩子吗?出生后见到的那些人是欢迎我的吗?这些属于人生底色,然后再就是后天养育中的一点一滴了。从自己能自由舞动,吮吸自己的小手,自由爬爬探索,再到直立行走,再到自己吃饭……然后自己一点一点成长起来。这样的孩子,他的人生就可以是自己的,过好过赖,就可以是自己去过。
不像我,因为只有读书这一个纬度的自信评判标准,成家以后面对那些我以为并不需要我做的家务傻掉了。任由别人对我的批判,指手画脚,甚至全权代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因为在成长过程里,读书是我的盔甲,我甚至都没有足够发展自己的自理能力,时间管理,自律能力,人的成长是多维度的,我可以不成功,但我不可以不生活。
或许那些沉迷于工作的好男人们,他们缺位于家庭,也是他们在家庭生活里的自信心不够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谁不愿意成为一个好爸爸,谁不愿意成为一个好妈妈?可是,成为一个好爸爸妈妈的前提,是成为一个好的自己。而成为一个好的自己的前提,是成为你自己!
于我而言,这便是心理学给我的最大帮助,让我成为自己,悦纳自己,完善自己!
只要是我自己的生活,我认真活过了,就值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