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低走的人生

作者: 三沙泉 | 来源:发表于2023-09-19 23:07 被阅读0次

    要说高开低走的人生,非“初唐四杰”的王勃莫属。

    王勃6岁就能出口成章,9岁对汉书批注能挑出错误,14岁向当朝宰相张九龄投信,对当时的施政,与时局提出独特的意见,让宰相大为赞赏惊为天人。后经张九龄的弟弟举荐,16岁已取得京官,成为正式公务员,与天子谈时政之要,论天下之势。

    再看看我们现阶段14至16的少年,还在不谙世事,或仍在父母怀中撒娇。真要感叹这王勃妥妥的就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啊。

    王勃是唐朝未冠而仕第一人(也就是未成年已入官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妥妥的C位。由于文才过人,高宗命其给皇子陪读。

    这一日,皇子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娱乐,沛王落了下风,于是与沛王交好的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的文章,讨伐英王的斗鸡为沛王助兴,他文采斐然,把斗鸡娱乐比喻为两军交锋,文章一经面世,传遍长安,争相竟阅,一时风头无限。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本来是皇子哥俩的一件小事,小打小闹,却经王勃的推波助澜提升了高度,让这次闹剧中断了他大好的仕途。

    因为唐高宗深知“玄武门”事变兄弟相残的残酷,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皇位也是千辛万苦的争斗才得到的,他的神经是比较敏感的,所以他认为此篇文章意在挑拨离间皇子间的关系,是谋逆之作,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

    逐出长安的王勃,在朋友凌季友的运作下,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但他在参军任人,收留了一个犯罪私逃的官奴,这个官奴是他老师的远房亲戚,他先将罪犯藏匿起来,待朝廷缉拿时,他又怕走漏风声,便一不作,二不休,杀死这个官奴以了其事。

    所以说这王勃文采与智商过人,情商却让人不敢恭维。于是,不出意外被投了大牢,判了死刑,秋后问斩。但好在他运气还算不错,恰逢高宗大赦天下,于是坐监三年出了狱。他出狱后,在家闲赋了一年多,朝廷准备恢复他的旧职,但他本人对官场已然心灰意冷,无意仕途。由于他犯了事,致使他的父亲受了牵连,贬配至岭南荒芜之地。王勃觉得最对不起的人,是父亲,于是他决定,去南荒之地寻找探望父亲。

    这一年,他顺过南昌城,巧逢滕王阁翻新落成。阎都督邀请了一众达官才子,在阁内准备题序文,王勃虽已落魄,但名声在外,也在受邀之列。当然,这次活动,阎都督本意是要捧他的女婿出圈的。也已经提前安排他写了一篇序文,在家背诵了一个月了,就等这众人齐聚的机会,让他显山露水,博个名声,铺下路子,以后好作提携之用。

    当日,众人聚齐,饮酒正酣时,阎都督发问:哪位才子高人, 可以现场即兴吟诗,为我滕王阁作序一首?

    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众人面面相觑,没有声音,因为都心知肚白,不想淌混水。阎都督用余光扫了一眼他的女婿,这女婿撸袖起身,正要开口。

    却听见在角落里,响起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下不才,愿当众现丑。

    这时,一脸落寂,满脸通红的王勃站了起来,他提笔凝神,略思片刻,便龙飞凤舞,挥毫作序。他越写越顺,回顾了自己高开低走的人生,也叹息了人情世故,全文不但韵味十足,语言华丽,在思想上也非常深刻,意蕴丰富。全篇通过对滕王阁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的描述,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重视,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特别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两句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王勃题完《腾王阁序》后一路南下,浪迹寻父,但不幸的是,途中渡江,遇浪溺亡,一代文学天才,就此英年早逝,享年27岁。

    而他的这篇《腾王阁序》也辗转到了高宗手中,他越读越激动,拍案叫绝,大呼天才,急命人宣王勃进京,要封赏重用,但得到消息是他遇意外已经英年早逝了。高宗痛心的说: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可惜,可惜,可惜啊。

    虽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王勃出道即巅峰,成名后却一路高开低走,也许是他的傲气使然,也许是他时运不济,天妒英才。但他即兴发挥,一气呵成的《腾王阁序》却流传千古,让多少文人墨客望尘莫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开低走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ko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