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在微博上对对子了,今天看到了这幅图片以及婕西出的上联:日落西山梅吐蕊。
落霞满天,梅花初绽,山坡新绿,青松昂扬,一片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说图片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松和草的色彩太接近了,几乎融为了一体,幸亏还有那个亭子,起到了一个“界”的作用,既展现了松枝的挺拔,也让亭子有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
这是山间的早梅,虽然图上只有色,但观者却嗅到了它的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多美的诗句,多美的意境!
那下联对什么呢?单从图片来看,上联有“梅”,下联自然对“松”,信手拈来。“日落西山”对“春到人间”,平仄不论的话,也算是对得上,“吐蕊”的对句可就有难度了,这两个字既有色,又有香,还有梅花报春的喜悦在其中,可谓有景有情有内涵。怎么对呢?没思路了,死路一条。
那就换个思路吧,“吐蕊”对“迎春”?这样“松迎春”三个字都是平声,不太上口;那就“松报春”吧。后面出现了“春”,前面就不能“春到人间”了,对了,山上不是有草吗?松旁不是有亭吗?何不就对“草映山亭”?不行,“山”和上句重复了。那就换成“高亭”?或者“轩亭”?同样都是高大轩敞的意思,“轩亭”似乎要更雅致一些。
那就这样勉强对一联吧:
日落西山梅吐蕊,草映轩亭松报春。
上联有色有味有情韵,下联主打的是春回大地,草木争春的欣欣向荣,看起来也行,就是觉得生硬了些。
突然想起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的名句,灵感来了,既然“日落西山”,就可以“草映斜阳”;何必受图片局限呢!又想起了苏东坡写的“春风扶细柳”,那就化用一下前人诗句吧。
于是再出一联:
日落西山梅吐蕊,草映斜阳树扶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