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爱读书的人很多,但是会读书的人却比较少。有些人要用好久才会读完一本书,理解的还不会很透彻。而有的人读书很快,却能把握核心论点,掌握精华。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读书的方法不同,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地读书呢?
1.
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是要抓住重点,把握书的结构和脉络,并能从中提取作者的观点,找到它的价值,并为我所用。
如果能够快速阅读,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在当代,很有可能今天掌握的知识明天就已经更新了,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稍不留意就落后了。也因此我们更要提高阅读的效率,掌握核心的方法。
2.
阅读有4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识文阅读,不会掌握内在意义;
检视阅读是迅速掌握书的骨架,迅速找出对自己有帮助的部分,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分析阅读是迅速掌握骨架,提炼出作者观点,并进行分析评价;
主题阅读是确定一个主题后,去搜集大量的书籍进行阅读,在这个主题下会有多方面的视角、观点,会将这个主题理解的更全面更深刻,加深记忆。
这四种阅读的层次适合不同的人群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需求下的阅读。像主题阅读和检视阅读也可以相结合,确定主题后搜集书籍时就会用到检视阅读,寻找符合该主题的章节进行阅读。
3.
读书是有三部曲,一本书通常来讲,要读三遍。
第一遍是粗略读,掌握框架结构。每本书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第一遍就是要找到它的骨架。
可以通过看书籍的目录和标题来获得它的结构,就相当于掌握了这本书的地图,自己也会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有自己的思考、疑问和观点。
第二遍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读,能够让自己融入到书籍当中,而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能更高效地抓取作者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观点有可能会与作者的观点发生碰撞,此时就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强调的主题是什么,列举了哪些论据,又是如何论证的。
通过这样的分析就会找到作者的思路及论证过程,进而可以分析过程是否是合理的,作者是否将我们说服,是否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第三遍主要是思考和分析,当我们掌握了作者的观点以后,就可以分析他的观点是否是正确的,我们自己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这里要求与作者进行互动,互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做笔记记录;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思维导图,将作者的观点进行输出;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等等。
4.
在完成上述阅读之后,我们就可以将获取到的观点整合,输出,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写作,纳入自己的素材库。
这样就是很好地将一本书进行吸收利用,高效地读完并且纳入自己的知识储备库。
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让自己快速阅读,快速吸收,扩大知识面,提升能力。
持续学习,不断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