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尔定律本是一个针对技术发展总结出来的规律,但它的发展历程却受制于经济规律,从发展路径看,其实是一个经济规律。学习它的目的在于顺应这一规律而用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2、摩尔定律传统的定义是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目,每两年(后变成18个月到24个月)翻一番。但它多次预言失败,多次被打脸,包括创始人自己。
开始是做晶体管小型化,提高CPU的时钟速度,后来改为增加芯片内置的缓存,增加系统的并行度,到一定阶段又开始走三维的路线,每次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问题在于:某一定阶段的专家,某一技术创新路径的专家,都有认知上的瓶颈,看问题都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势,存在所知障的陷阱。
3、事实上,摩尔定律是受制于经济规律影响的,其实也是一个经济规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看似已经无法深入的现状,另辟蹊径得到突破,从而使产品单价降低,然后市场扩大,利润上升,之后就是,更多的利润回馈到研发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力图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众多的,但能成功成为最佳方案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努力者是为他人做了分母。正是这些失败方案的努力者,发散摩尔定律将死的悲观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分辨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时候,不要迷信普遍的说法,包括看上去是“专家”的人。
4、重点在于,如何把摩尔定律的机制用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一是要尽量做有以下几个特征的工作:制作成本低,边际成本低,分发成本低,通用性高,有长期价值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标准化生产工具的改良,制作的成本是大为下降的。而随着物流网四通八达,互联网传播的发达,导致了边际成本分发成本的下降。
其实我们重点在要选择那些通用性高的工作。重点理解就是能够有长期价值的工作。在于你用来换取收入的工作,同时只能给一个人,一群人还是无数人?
其二要找更大的平台,更大的市场,降低边际成本分发成本。
5、摩尔定律的增长是指数型增长,发展早期要忍受较大的损失和心理压力。因为指数增长认知上最大的盲点,在于最大收获期是增长曲线的末端。如一个池塘里的荷叶,每天面积翻一番,假如我们知道生长30天可长满,可是到了27天,仍然只覆盖池塘的1/8,所有的收获都是在后面的三四天。
而现实里,我们并不知道这一个假定的30天的数字,不知道还要多少天。这就是说,即使找到指数级增长的有潜质的产品,也一定要忍受要熬,要相信成功的那一天终究到来。
202101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