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于本节的话题:
以物为本考查讯息费用对行为与市场的影响,我当然选讯息费用高得夸张的例子。
一九七五年我选中产自缅甸的翡翠玉石,跟着到香港九龙的广东道考查 —— 那是当时举世最大的翡翠市场了。
翡翠产品是现代之物,讯息费用奇高。。。
为什么会高?这就要回到此物本身的特性:
翡翠是独石,不是从一个石矿切出来,而是一块一块挖掘出来的石头。
而且:
必有石皮。。。石皮比较厚,一般不通透。。。
这就出现了赌石,也就是古代的开盲盒了。
而其天然产物的属性,决定了:
独石无数,内里的玉质特性没有两块相同。
再推演一下,就是:
色泽、玉质、瑕疵等变化无数。。。
可以带来:
超于十万倍的价格差距。。。
换句话说,就是翡翠如何定价?
说是由市场决定,那当然,但市场是凭什么作这决定呢?
作者的答案是:
没有专家,翡翠玉石难以成市。
可想而知,对于这种古代开盲盒的专家,这个盲盒又是如此之贵:
要成为翡翠专家是大投资。
这些专家通常出自家族传统,从小天天看,下过赌注,输过钱。
而其判断仍然要被客户的品味所驱动,也就是说:
翡翠值钱是因为有专家鉴别特征与质量,而特征与质量的孰优孰劣却是市场消费者或收藏者的取舍使然。
也就是说:
专家的推荐有影响力,但专家的判断是受到市场需求的指引。
作为证据的是,从时空两个维度的论证:
其一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取舍。。。
其二是同样在神州大地,不同年代选择有变。
总结来说:
市场提供消费者的需求讯息,专家们把这些讯息引申到翡翠玉石千变万化的特征去,按市场的需求把这些特征千变万化导致的价格变化加以厘定。
专家的存在,是一个价值发现的桥梁、必要条件:
专家能鉴别特征的微小变化与互相认同是翡翠产品有庞大市场的主要原因。
我想,作者没有提及的是,翡翠产品能成就如此地位的其他几个条件:
- 产量要足够大、足够持久,否则无法成行成市
- 所有者要足够分散,如果过于集中,也成为不了市场 —— 巴菲特的传记中提到,他自己集邮集到没有其他人有同款邮票,自然也就卖不出去了
- 人对权力的崇拜以及上行下效,据说清代宫廷、尤其是慈禧太后特别喜欢翡翠,想必也带动了潮流的方向 —— 而这很可能才是最初的需求讯息来源,是可以引导和制造的,是从零到一的,对应地
- 市场很可能是从一到十、然后不断扩散的过程
- 赌石的话题效应,包括异域的缅甸、遥远的云南,这些都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等等这一切因素,才使得翡翠成为市场,成为专家才有长期价值:
动不动十年以上的时间投资。。。投资要有回报。
那么自然而然:
我是专家,你不懂,为什么我要免费教你呢?
这样的话:
欺骗与夸张常有,但我重视的是隐瞒的行为。
这里的隐瞒,是出价时候的隐瞒:
见有旁人在旁,购买者喜欢用毛巾把手掩盖着,在巾下与出售者用手指相交讨价还价,因为购买者不要让外人知道他出的价是多少。
现代的拍卖呢?
转为用填表投标,投暗标。
所以对于这专家所拥有的讯息费用:
例如把翡翠原石切开才出售,不需要看石皮猜石内之质,要成为一个顶级翡翠专家可以节省十年八载。
逻辑上没错,但是我们要想的是,为什么现实中没这样做呢?猜想是几方面,形成了层层分销的价值链:
- 挖原石的只赚挖原石的钱,毕竟市场不在本地、而在异国他乡的大清
- 原石运输起来虽然沉重、但是相对安全,不会诱惑人铤而走险
- 作为交易中心的云南等地,其切割技术等想必更加成熟,而且语言也通、便于交流
- 作为价值变现环节的赌石切割,其实也是赚个安稳钱 —— 大体上来说可能是一种总体成本加成,但本质赚的是交易所的钱(咳咳,拉斯维加斯是交易所,交易所也是交易所)
- 至于谁能赚到交易所的钱?多半是有血酬定律的作用了
- 后续加工的人,赚的可能更多就是手艺了
最终,我们看看作者的总结,玉石定律吧:
该定律说:需要专家鉴证的物品,自私自利的行为会增加讯息传达的费用,但没有这种费用的增加那些物品不会有贵重的市场。
翡翠毕竟是天然物:
下节可见,古物、古书画之类可没有一致认同的专家。效果如何是下节的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