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总会有两种人,一种是行动派,而另一种与其相反,典型的纠结派,想东想西,担心这考虑到,时间过了一半,依旧在纠结同样的问题。
对比中就有了答案
小白喜欢吹嘘,每天巴不得跟全公司的讲我要好好看书,迎接考试。今年的目标是读多少本书,处个对象,去哪玩一玩,等等。不以为然的人基本没啥反应,因为她的性格实在太开朗了,都以为她是闹着玩儿,说说而已。
可惜,她真的不是说说,每天五点半雷打不动的起来看书,利用坐地铁的时间写新闻稿,听书。哪怕活动结束再晚,也会在写作群里打卡,提交文章,尽管是500字的小短文,能够坚持一年的人,已经很不容易了。都说好习惯21天养成,更何况一年的时间,需要多少个21天来磨练。
除了这些,工作也很认真,超级自律。每天有条不紊的列计划,按重要程度依次完成。记得上几次培训,她发现自己在主持这块不是很到位,每天中午吃完饭就联系普通话,自己录视频,回看。一遍、两遍、三遍,只要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她从不吝啬,花钱、花多长时间都无所谓。
恰恰相反,有些人,总喜欢叫苦,觉得自己太忙,没时间看书。偶尔送点鸡汤,坚持几天之后,又忘记了。
借口永远一大堆,什么住的远、地铁太挤,起床气严重等,说了一堆,数都数不过来,别人还能说什么呢?
就是这样的对比,效果很快就显而易见,自律、爱读书的小白,新闻稿的水平越来越高,办事能力得到领导的夸奖。
另外一位,一直原地踏步,是公司所谓的“老员工”,但是素养和格局别人一点都不佩服。
至于这样励志吗?
在简书神游的我,被齐家三姐妹圈粉了,尤其是大姐齐帆齐,一看就觉得涵养很高,低调有实力。看了她的故事,油然之情从心里而出。
出生、学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影响一个人,但不是绝对条件。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不一定都能到达终点。
她爱读书,爱钻研,她不懂电脑,会主动去学。她能赶在公众号的时代,开通属于自己的公众号,这不是机遇,这是她应有的回报。
她爱鼓励别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走上文学的道路,这条道路不是我们眼中想象的那么轻松,输入与输出是成比例的。没有一定的基础,何来优秀的作品。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特长发展第二副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自律+行动。
纠结过去,纠结现在,纠结未来,结果都一样。别人跑了千米,甩了我们几条街,我们还摸不着头脑,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洋洋自乐,挥霍着一天的时光。不是颓废,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不愿行动,一心想着伯乐来发掘,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当下的时光就是最好的时候,不惧怕,不妥协,我们要相信自己努力的样子最美,多读书的人最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