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阅读《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时记录的笔记,原本我对存在主义心理学了解的并不多。
作者博·雅各布森在前言中明确地表达:这本书其实是在邀请读者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同时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存在主义的主张、意义以及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哪些实际问题等。
也算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通识课。接下来我会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做个简单的分享。
感受自己存在着的体验
作者曾向很多人询问充满活力、充满能量的情景,发现,人们只有被他人需要、或是全情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时,才会感到特别有活力。比如和爱人在一起时,或是阅读、旅行、做志愿者、养花等等。
这其实就是在参与生活的时刻,不是吗?也是活在当下的意义。
也就是说体验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在感受自己的存在。
我们需要考虑到经历中的全面性,事实上,我们无法了解全部真相,但我们可以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接近真相,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是在参与着世界的构成和变化的。
人类需要在制定目标、探索意义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体会到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和生命的能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埃里克·弗洛姆提出“人类所有的激情和努力都是为自身的存在寻找答案。”
我们之所以要活在当下,就是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参与一些自己认为重要、且能够体现出我们自身影响力、能够发挥我们的潜能的事情时,我们才会觉得自己此时此刻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存在就是指导我们去处理、应对生活中的困境的。意识到我们需要活在当下,并且感受自己人生中的幸福与痛苦,然后勇敢地去面对那些困境。
人之所以会有逃避心态,是因为他们无法面对感受不到自己存在意义的那些时刻。
换句话说,当一些让你感到“你不是你自己、你无法坚持自我”的事情发生时,你就会选择下意识地逃避,甚至还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们怎样按照自己所坚持的价值判断和信念去指导我们面对自己的时而幸福、时而痛苦生活,就是本书在深入探讨的话题。
当你认真参与自己的经历、感受时,你就会意识到,只有当你一次次勇敢地面对困境后,你才会真正明白自己的需求、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等。
到那时,你能深度参与的就不只是让你感到幸福的时刻了,还包括你面对困境以及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时刻。
最终我们接纳自己生活中有幸福和糟糕的时刻,并且依然能够认真参与其中,因为那是和“我”有关的人生。
一切与“我”有关的感受都该得到正视。
有些焦虑和内疚感是完全正常的存在,不必过度担心
终极焦虑不过就是对死亡的恐惧。恐惧:死后的未知、经历从濒死到生命结束的过程、痛苦、与身边的人分离、对自己人生的绝对不可控感、生命没有下文等。
然而人们真正焦虑的来源实际上是: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到终点,也许真的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了,然而过去明明可以更珍惜的一切,自己都无法再弥补了。
这一刻人们才会真正面对他们可能一生都在极力逃避的内心的声音、以及最真实的感受。
换言之,焦虑会让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处境。
存在主义让我们明白生命中一切属于你的经历,都是需要去深度参与和正视的。
我们每一种情绪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不要想办法去试图消除那些你认为不好的情绪。
焦虑紧张的情绪会唤醒人们内在一些未曾意识到的东西,也会使人们因此激发出一些积极的内在力量。比如内疚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你买书的时候认为你会坚持读下去的、你对他人的请求做出回应时你认为也是能够兑现一些东西的、在你拼了命想要挣脱掉某种束缚的时候你以为你会喜欢接下来的自己的。
然而最终当这些你以为你会做的事情都被无限期拖延再拖延,或是你根本不想面对时,你内心一定会有内疚感。
我们要学会去体会正常的焦虑感及内疚感,因为它源于你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使得你不得不进行自我反思。
所以,像这样能够让我们提升自我意识、逐渐重塑自我的感受,怎么能说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呢?
其实有时候人们会把所有负面的感受、情绪都定义为绝对糟糕的东西,以致于生出各种抵抗情绪,使原本并不能称为困境的事情演变成真正的困境。
与困境共生,才能得到体验,并尝试走出困境
有时我们越是恐惧一样东西、或是状态,就越是需要深度体验和它待在一起的感受,而当你真的这么做了之后,会发现它可能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
其实人们自己幻想出来的恐惧本身远比可能会发生的现实要更夸张。当然我是可以理解人们对未知状况的恐惧感的。
在这本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描述中,人们可以跟疾病和平共处,也能够在根本无法忍受孤独的状况下逐渐学会独处。
这其实就说明了,真正的存在,就是自然而然地顺应一些客观事实地存在,你就会逐渐拥有更大的能量和能力,而不是逆着真实状况,想办法去逃避真相。
实际上,面对快乐和痛苦,也是如此。存在主义疗法会倾向于让人接纳人生中快乐和痛苦共存的真相,它既关注人们的日常困境,也关注那些会让人想要极力逃避的巨大的创伤和痛苦。
说回到实践层面,其实也很简单。如果人们只是一味地遇到问题就下意识选择逃避,那么它承受的恐惧感、焦虑感将会是持续伴随着他们的生命的。
但是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境,就试着和它共处,通过全情投入地体验,去感受自己真实的困扰,你就会想要主动地做些什么,以寻找一种自救的办法。
那么持续活在当下的行为,可能没办法让你内心非常舒适,但是在和困境共处的日常中,你会收获接纳现实、勇敢面对真相及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才是人们真正需要获得的宝贵的能力。
有时一个人无法自己去医院、无法面对疾病、孤独等,其实都是因为他们缺少和这些糟糕的经历、痛苦、困境共处的能力。
从无法接纳自己人生中的糟糕瞬间、困境及问题,到每一次经历过内心的挣扎后逐渐开始接纳真相,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思考、独处的过程,这必然是不容易的。
但就每个人整个人生的长度、宽度及生命的质量而言,就真的不值一提了。
充分体验过自己的每一段或好或坏的经历,我们才能真正在这些经历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经验,是真正的经验,不是那种靠偏见堆积起来的言谈。
所以,这本书其实本质上,是在指导我们如何与困境共存的一本心灵指南。
我自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就把速度放慢了,并且越看越觉得存在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领域。
于是,我又购买了存在主义心理学相关的书单,当然阅读后也会及时跟大家同步我收获的新知。
希望大家都能逐渐拥有面对困境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