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感杂织每周500字情感故事
存在感低是一种什么体验?“从来没人记住过我的生日”

存在感低是一种什么体验?“从来没人记住过我的生日”

作者: 情感杂织 | 来源:发表于2020-06-27 11:29 被阅读0次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存在感低是怎样一种体验”的回答,读完不由得有些心酸。

    小A在学校里,一直是个边缘人的角色,没什么朋友,不招老师待见,甚至在高中毕业拍毕业照,因为中途去上厕所,错过了拍毕业照,而大家却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不在。

    之后,毕业照下来了,毕业照上没有小A,却依然没有一个人觉得这张照片有什么问题。

    在人群中,那些自带气场的人,总是很轻易地能成为人群的中心,吸引全部的目光。

    但也有很大一批人都会像小A一样,存在感低,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总是很容易被忽略。

    今天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有次看到公司关系特别好的小姐姐在朋友圈发文说:公司偶尔会组织生日会,人事或者部门领导会给过生日的人准备蛋糕、饮料,而自己在公司待了六年却从来还没有收到过蛋糕,也没有喝到过饮料。

    明明是每天都在一起工作的人,自己却好像始终游走在被人遗忘的透明中。

    六年的时间,却始终没有融入到集体中。这份被“特殊”对待的待遇,让她一度觉得自己的人生好悲凉。

    那种隐晦的被周围的一切所忽视的感觉确实是不好受,人是群居动物,也是社会性动物,都渴望能够在团队中获得他人的认可。

    回想一下在你的人生经历里,是不是也曾有人给过你这种感受:

    明明自己也在宿舍里,但其他舍友们聊得很开心,甚至和别的宿舍的人在一起说说笑笑,而我在宿舍仿佛是个透明人一样。

    明明大家在为某件事情讨论的热火朝天,你一来就安静了。

    大家在同一个群里,说好去聚餐吃饭的,结果你到了他们却惊讶的说没有叫你。

    跟朋友/家人一起吃饭,他们每个人在点完自己想吃的菜以后,就把菜单还给了服务员。

    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称这部分人为“边缘人”,泛指处于群体之间却游离于群体之外的人。

    但并不是所有的“边缘人”都生活在被忽视的痛苦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选择了跟自己和解、跟“边缘”和解。

    我曾经看过一部英剧《Normal People》(正常人),它生动讲述了边缘人的生活方式。

    故事从玛丽安娜和康奈尔的校园爱情讲起,一直绵延到了两人长大成人,又各自分开。

    玛丽安娜一个是乖张孤僻的富家女,她格格不入,也不屑融入身边人的生活。

    久了她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怪胎,被讥讽、被挑衅、被边缘化,但她一直视若无睹。

    直到她喜欢上了康奈尔,一个看似受人欢迎,闪耀地活在人群中,但其实心里非常不自信的男孩。

    两个不同的边缘人,带着对彼此的好奇和爱欲,惺惺相惜地走到了一起。

    可最后,这段美好的爱情却崩塌了,因为康奈尔迟迟不敢将两人的关系公诸于众。

    他甚至都不敢在学校里和玛丽安娜打招呼,因为他害怕一旦这样做了,就会遭受朋友们的讥笑。

    玛丽安娜,一个边缘人,爱上了一个害怕因为自己而成为边缘人的人,这种痛苦几乎是玛丽安娜之前承受痛苦的双倍。

    此后,玛丽安娜再也没有去上学,独自在家完成了学业。

    结果毕业后,两人又意外地在同一所大学相遇了。

    此时玛丽安娜却已经摆脱了过去,将自己完全变成了融入集体的社交达人。而康奈尔却陷入了自己的怯弱中,不敢在课上发言,不敢社交,像一个“孤家寡人”游走在人群之外。

    这让我想起我的学生生涯里遇到过这样一个人,她从来不会参与我们的聚会,也从来不和我们一起上下课。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所有边缘人所具备的影子,一个人泡图书馆、一个人上下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厕所,几乎不和任何人交集,大家背地里经常称她为“奇葩”。

    后来才知道,她之前学习非常好,是有希望冲刺清华北大的人,但是因为考试时突发高烧,让她错过了最喜欢的学校。

    那段时间她不仅承受了高考失利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还要承受父母、亲邻的口舌议论。

    但是因为家里条件,她没有机会复读。

    所以她拼命的努力,就是为了在大学里拿到全额奖学金,刷掉高考失利带给她的有色眼镜。

    所以边缘人、存在感低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人生生来就是孤独的,边缘化只不过是放大了这份孤独感,但若利用好这份孤独你也有机会拥有一座秘密花园。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好自己就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存在感低是一种什么体验?“从来没人记住过我的生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um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