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
读书笔记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

读书笔记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

作者: 傻宅一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7:22 被阅读204次

1. 基本信息

书名:跃迁
作者: 古典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成为高手的技术
出版年: 2017-8-1
媒介:电子书
方法:- [ ] 不求甚解; - [ ] 观其大略;- [ X ] 熟读静思;- [ ] 八面受敌;
开始:20180324
结束:20180327
用时:第一遍4小时,第二遍做笔记4小时,一共8小时左右
地点:家里
豆瓣评分:★★★★ 8分 1891人评价
我的评分:★★★★ 推荐
我的简评:
看过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和得到订阅《超级个体》,是古典老师的粉丝一枚。
这本书是年前买的,然后一直放在那里没看。对我来说,古典就像一个锦囊,当我遇到职业生涯上的困惑的时候,只要打开这个锦囊,乌云就会散去,豁然开朗。这本书依旧没让我失望。

2. 内容简介

这个时代: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每一个个体都在与外界的持续交换中,感受到能力进阶的压力与焦虑,希望获得适应自身成长节奏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价值,摆脱“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梦魇。
本书将为你呈现隐蔽个人爆发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
专注头部、外包大脑、终身提问、联机学习、知识IPO、升维思考
从这本书你可以得到:
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撬动个人爆发式成长。

3. 作者简介

古典
三百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罗辑思维“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
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顶尖个人事业发展顾问、著名企业高管教练、生涯规划师,全球职业教练(BCC)中国区首席导师(Master Trainer)、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

4. 思考

为什么读这本书?带着什么问题来读这本书?

什么是跃迁?如何成为高手?如何突破现阶段的自我?

5. 总结

5.1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根据出版资料显示,这是一本成功心理学通俗读物。
确实将知识处理成很适合消化和吸收的读物。

5.2 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作者说了,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成为一名高手。是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5.3 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作者一共分为5个部分来解析高手:

  1. 高手的秘密(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2. 高手的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3. 高手的学习方法(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4. 高手的思考模式(系统思考)——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5. 高手的心态(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第一章,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第一章主要讲的是高手的秘密,就是那个“暗箱”。

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说白了,就是每个高手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首先作者分析了当今时代环境,得出

时代特征: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 三大趋势: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联机的独立思考,人机合一。

然后解释了本书的名字,什么是“跃迁”

跃迁是一种跨越式成长。
如何实现自我跃迁?如果把个人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叫作自我迭代,那么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则是自我跃迁。
自我跃迁的三个阶段: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和能级跃迁。

提供了一个现代的外挂

• 外包大脑: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跃迁。
例如,互联网已经将信息储存于大脑之外的外部记忆。就像今天,我们不再给硬盘扩容,而是直接上传到云盘。

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方法不陌生了,例如我们最熟悉的印象笔记、XX云笔记之类的。

第二章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这一章讲的是高手的战略,根据二八法则,高手专注于找到重点中的重点。

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机会;竞争越是开放,个人越需要打磨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世界的杠杆点:幂律分布(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二八法则”“马太效应”或者是“长尾理论”。20%的客户带来80%的生意,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词汇表达了80%的信息……
与其哀叹社会的不公,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这就是高手战略里的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
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运用高手战略的两个规律杠杆: 对内,通过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运用头部效应三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思考差异化优势;从最近的头部做起,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从鸡头变成凤头。
歌德说:“如果你要指点四周风景,你先要自己爬上屋顶。”他的意思是,只有站在顶端,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大部分的站位决定了你只能看到街景,看不到风景。我也一直有个观点,要学习一项技能,就要先研究这个领域第一线的高手。只有站在高手身边,与伟大同行,才有可能真正领略到他们的世界。

第三章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这一章节应该叫高手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联机学习”。

作者在这章里讲解了高手的学习方式。

  1.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 站在知识源头
    • 萃取知识晶体
  2. 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 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3. 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4.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第四章 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讲的是高手的思考模式(系统思考)。

高手看世界的方式,系统由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三部分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第五章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讲的是高手的心态。

•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5.4 最大的收获是?

1.比终身学习者更高效,做一名真正的终身提问者。

终身提问者的学习目标更清晰,更不会在知识树里迷路,问题就是他的明灯。
终身提问者的反馈更及时,问题就是他的试金石,他很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有用、哪些没用。
终身提问者的动力更强,因为他知道一个问题解锁以后,会带来更多、更大、更有趣的问题,但一切都要从解开这个问题开始,他孜孜不倦,又平静从容。
终身提问者更有号召力,一个足够好的问题,需要很多领域的人共同解决,那些平时没机会一起交流的人因为问题聚首。
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棵“问题树”。

具体操作:

  1. 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2. 假装写本书

2. 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3.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说:你有多大佛法,就要多厉害的武功。这样才不会陷入“武学障”。

5.5 体悟到什么启发?

如何才能将看到的书转换为知识晶体?

5.6 从这些启发,你接下来要去追查的是什么?将采取的什么行动?

如何让知识变成晶体?这是一个值得花时间研究的问题。作者推荐了一本书。《透过结构看世界》

5.7 你将如何应用本书的知识?

将一些价值观融入工作、学习、生活中。

作者推荐的书籍

见结尾附录

相关的书籍&文献

提及的电影、音乐:

电影《一代宗师》


温馨提示:
以下是我“嚼过的口香糖”。更多精彩,请阅读原著哦~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 关键词笔记 |

推荐序 俞敏洪 用自己的步伐丈量这个时代

该如何在这个时代,让自己从容又持续地成长?
第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先慢下来。不是不做,而是想清楚了再去做。
管理学中有一句话叫作“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第二个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一定要阅读。除了读书,你还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学习,读书、旅游、交友、拜访名师、个人领悟是个人学习的5种路径。
第三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一种投资的心态来看待人生。
因为当我们把一个行为当成投资的时候,我们想的就不是尽可能少花钱,而是尽可能思考花这笔钱是否划算。

俞敏洪校长说的真好!!“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推荐序 罗振宇 你要读古典《跃迁》的7个理由

推荐序 万维钢 鸟类学家想告诉鸟的话

这书到底应该怎么读,这经验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对此我有三点意见。
第一是“模仿”和“创造”。读书的错误态度是既然别人是这么做取得成功的,那我就必须也做这些。
第二是“方法”和“事业”。这是一本讲做事业的方法的书。你要干一个什么事业,用上这些方法,可以加速进行,甚至事半功倍。成绩 = 事业×方法。如果你只想要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本书就只能给你提供谈资而已。只有大事业才配得上“战略”二字。
第三是“全面”和“一点”。我们是不是非得全面了解了高手的方方面面,才能出发去成为高手呢?当然不是。你坐在电视机前把各国游泳教学录像都看一遍也没用,直接下水游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的理解:
第一点,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去运用。
第二点,要有具体的事业来运用这些方法,否则都是空谈。
第三点,立刻行动,不要害怕下水。

序言 高手的三个境界

在资源丰富的今天,人生不再是战争,而是一次次的投资和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差异,就是认知的差距。
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所有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每隔几年,他们突然上一个台阶,眼界、想法、能力、调用的资源和身价都完全不同。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这本书想要讲的主题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

待会删除
第一章,我们谈到了网络、人工智能对于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竞争力的改变,以及人类是如何通过“外包大脑”完成一次次的进化。在未来的时代,我们该抓住什么趋势,又应该规避什么风险?
第二章,谈到的是如何做好选择,培养竞争力的高手战略。现代社会是一个机会变多,但是(成功)概率变小的社会,在这个时代,该如何识别自己的机会?我们从一个统计学的底层逻辑——幂律法则入手,分析了为什么头部会有重大的收益,该如何识别自己身边的机会,以及有了机会以后,高手们是如何守住机会,保持不败的。
第三章,解决的是关于学习的焦虑。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终身学习也学不过来的时代。这个时代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如何比自学更快地获得知识?如何联机更多大脑一起思考问题?如何保持自己的学习动力?如何让知识变成价值?我们会向最优秀的学习者和思考高手学习技术。
第四章,谈及的是如何看懂和理解世界的技术,也就是经常说的高手“破局”的能力。里面会引入一个重要的底层学科“复杂系统”,并且延伸出两个方向——如何成为一个看得更远和看得更透的思考高手?你会理解社会系统里最重要的两个思考工具——回路和层次,让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升一个台阶。这章应该是认知难度最大的一章,但是绝对值得,因为前面几章的思考都来自这一章的技术。
第五章,最后一部分,我们谈到了高手的内在修炼。仅仅有外在技巧是不够的,所有高手的技巧都是逆人性的,所以高手需要大量的内在修炼。这一章详细谈及了现代社会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希望你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01 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1.1 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

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思考方式的改变:从独自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人机合一
今天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未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1.2 拉斐尔也用投影仪

1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画家都知道暗箱的存在,而有相当一部分画家,在使用暗箱。
如果拉斐尔在用投影仪,今天各领域的高手是否也有自己的“暗箱”?

“暗箱”就是绘画界的游戏外挂。

1.3 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跃迁是一种跨越式成长
如何实现自我跃迁
如果把个人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叫作自我迭代,那么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则是自我跃迁。
自我跃迁,不仅仅是能力的改变,更是认知和发展“范式”的改变。心智模式或者说范式的转变,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这就是一个人认知跃迁的关键。

认知的改变、心智模式的改变!少做低水平的勤奋!!

1.4 掌握时代魔法,或者溺水身亡

第一种时代溺水者:无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第二种时代溺水者: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第三种时代溺水者: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
管理注意力、判断信息、和陌生人社会协作,缺失这些能力的确会让你溺亡,但当你掌握了这些“时代魔法”,你会成为真正的“超人”。

1.5 外包大脑,成为超人

人类也要把自己大脑外包一部分,聚焦最重要的能力,跃迁成超人。
这次外包以后,人类从个体蛮力走向群体协作,讲故事成为新技能。随之是智人打败所有种群,主宰地球。

02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处处有机会,就是处处有竞争。越是开放的市场,越是需要专注于核心竞争力。越是开放,越是聚焦——这是一个高手的时代。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读书、识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认识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
要学习一项技能,就要先研究这个领域第一线的高手。只有站在高手身边,与伟大同行,才有可能真正领略到他们的世界。

2.1 只打甜蜜区里的球

2.1.1 来自棒球之神的投资理念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 。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巴菲特共进晚餐时,让他们俩玩了一个游戏——在手上写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词。两个人的答案竟然完全一致:Focus(专注)

2.1.2 大蛇的战略

大蛇显然不知道自己用了什么“战略”,但亿万年的自然选择让它找到了最合适的打法。大蛇的战略很清晰:
• 找到甜蜜区:水边大树旁,耐心等待;
• 战略性专注:只盯着大型猎物,战略性忽略小动物;
• 等待机会:用最不取巧的方式攻击——绞杀。
这个打法和巴菲特、泰德的方法何其相似!

2.2 新东方名师的崛起路径

今天的社会选择太多、变化太多、不确定太多,需要你非常努力地观察、发现和验证,最终才能逐渐通过乱象,发现高价值区。
第一,高价值区往往是反直觉、说了你都不信的区域。
第二,高价值区需要高竞争力。

第三,高价值区随着时代在改变。

“优秀教师的能力素质模型”,并最终把成果整理成“教师之轮”体系,帮助更多老师成长。
这个研究调查了100多个老师,包括来自大学、中学以及新东方等其他培训机构最优秀的老师,综合出5项核心技能,每个好老师都有这5项技能:

  1. 专业知识:在所教授的领域,拥有系统的、科学的、可验证的知识;
  2. 课程设计:掌握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合理设计课程的能力;
  3. 呈现能力: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包括课件、多媒体在内的形式去表达;
  4. 个人魅力: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5.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以及重视内在修炼的系统。

同样的训练课程中,有一群人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人——他们不是因为比其他人更加聪明或者努力,而是采取了更加聪明的学习路径。
第一次跃迁: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

  • 最聪明的老师懂得“二八法则”——先投入20%的时间,把“专业知识”提升到80分,然后开始研究“课程设置”板块,同样不求百分之百,快速达到80分;
  •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
    第二次跃迁:利用系统放大名气
  • 新东方通过“打分——排课——口碑”的名声放大器,迅速放大了一些老师的个人品牌,一代名师开始出现。
    第三次跃迁:与最优秀大脑互联
  • 这些顶级的头脑开始联网——按照今天的说法,开始形成圈层。

新东方一代名师的爆发,是巧妙地抓住了知识杠杆、利用平台红利,以及和最优秀的人联机涌现的结果,是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放大器。看懂了事物背后的规律,每个人都有机会推动自己跃迁。

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如何更加聪明的学习路径

  1. 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
  2. 创造自己的名声放大系统
    • 增加曝光
    • 知识的IPO,产生价值
  3. 通过社交进行学习,与其他优秀的人才交流。

另一种路径:学而思的小班战略

2.3 幂律分布:发现世界的杠杆点

幂[mì]律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高度的不平均。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二八法则”“马太效应”或者是“长尾理论”。20%的客户带来80%的生意,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词汇表达了80%的信息……
幂律的第二个重要的特色,是分形(fractual)。分形就是“一个图形细分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

2.3.1 效率源自杠杆点

幂律无处不在,给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是: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持续地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杆点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20%,这需要强大的定力。这是投资的思考方式,也是自我投资者——高手——最重要的战略。

2.3.2 如何应对阶层分化

除了幂律,你会发现另一种分布在自然界也很常见,就是正态分布,也叫泊松分布

2.3.3 不可思议的小糖人游戏

1996年,通过计算机建模理解社会演化的思潮在学术界正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艾伯斯坦和阿克斯特尔设计了一个关于财富分配的游戏,命名为“糖人世界”(Sugarscape)。
在一个流动、开放的社会里,阶层分化是稳定且可预期的。

阶层分化是必然的!必定会有穷人和富人!而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2.3.4 可预见的不均衡

为什么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财富差距的产生源于财富是迅猛流通的。

2.3.5 为什么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

在复杂系统中,细小的初始值的差异,会带来巨大的不同结果,经济学界称之为“横向分配不均”(horizontal inequality),即收益和内在价值,比如智力、能力,不一定有相关性。

高手战略的两个规律杠杆:

对内,通过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2.4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1. 头部收益更高
  2. 头部加速度更快

如果这些头部之间再相互学习和交流,头部的加速度就更快了。
高收益和高加速两者相互强化,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高注意→高收益→高投入→高增长

一个充分竞争、互联的时代,是几个头部与众多长尾的时代。很多投资人只投每条赛道的前两名,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一个领域有人能获胜,那一定是头部的人。
收益不仅和能力相关,更与站位相关。优秀是一种系统的显现。头部有巨大的借势优势。
与其哀叹社会的不公,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这就是高手战略里的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

如何找到自己的头部

  1. 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

我们先定义一下头部: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如果把竞争领域分为“高价值——低价值”两个维度,把竞争力分为“高优势——低优势”两个维度,高价值定义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20%的赛场;
高优势定义为:实力排在赛场序列的前20%。这样一来,所有的选择都能被分成4个区块:

  •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
  • 肥尾:高价值——低优势
  • 小山头:低价值——高优势
  • 沙漠:低价值——低优势

常常陷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从当前优势出发

  • 场外选手很难判断真正的优势。
  • 过去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
  • 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来自《马太福音》:“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高手会暂时放下自己的优势,思考价值,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资源、技能、优势都是可以积累的。
    高手总是选择窄门。

误区二:着急入场,不想优势
“蠢”字的结构,是春天的虫子刚刚苏醒,到处乱拱,没有方向。大部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都有焦虑的蠢动。

  • 原则:思考差异化优势。
  • 真正的高手会花很长时间观察好几个赛场,观察游戏规则、赢家的玩法,对比自己的实力,找到最好的优势角度切入。

误区三: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

  • 原则: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 如果你在一个小团队里,那么就先占领团队的头部;如果你是个三四线城市的老板,那就思考如何击穿自己的市场;如果你是个小创业者,那应该洞察的就是你的领域,思考如何盘活前1000名客户。如果你是快递员,那就思考如何先成为快递员的头部。再小的系统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推动你去下一个头部。

2.5 用头部效应就业、择城、选创业赛道

2.5.1 大银行柜员,还是总经理助理

鸡头比凤尾离凤头更近。做总经理助理也许爬到更快。

2.5.我要离开北上广吗

面对这种选择,如果还处在高增长阶段的人,最好选择在大城市再待几年,看能否跻身头部;如果增长放缓,回去也是一种聪明的战略性转移,关键是如何让自己在二三线城市过好。
记得头部效应的第一条原则:先锁定价值,再创造优势。三四线城市的高价值区在哪儿?

2.5.创业的头部效应

  1. 聚焦细分战略
  2. 转移周边战略
  3.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2.6 专注:高手的护城河

为什么专注这么难?
因为越是聪明人,眼界越开阔,面临的机会越多,可能越多,领域越多,一做就有小成,轻松歼灭低级选手,更加觉得自己厉害,所以越发不专注。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当一个人已经站到了优势位置,只要保持专注节制,就不会输。销量最大的苹果手机,恰恰是机型最少的一个品牌。

2.7 迭代:聪明人的笨功夫

2.7.1 李昌镐:只求51%的效率

51%的效率足够赢了
围棋中的妙手有个重大缺陷:不能迭代,无法刻意练习
灵感没法刻意练习,没法打磨手艺。灵感没有护城河。
聪明没有护城河。
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高手知道,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

2.7.2 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

李昌镐的绝招是51%哲学。而晚晴名臣曾国藩称这种战略为“结硬寨,打呆仗”。

51%哲学、“结硬寨,打呆仗”,追求的是稳赢!把目光放长远一点!

2.7.3 阿蒙森:日行20英里

本章总结

•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战略能力就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 好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

• 幂律分布的特征是高度不平均且分形,这意味着每件事都要找到杠杆点。
•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抢占头部、持续迭代。
• 头部效应三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思考差异化优势;从最近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 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不求妙手,不得贪胜。

03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3.1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3.1.1 识别知识的源头

  •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 例如:一手研究论文、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 例如畅销书
  •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 根据畅销书和一些理论加入鸡汤和故事的文章,例如大部分公众号和头条。

3.1.2 知识的源头探测仪

  1. 能辨别和找到知识源头
  2. 跟随知识源头的人
  3. 成为知识的源头
    所以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最好的方式是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3.1.3 功利读书法

这个思路是错的。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如何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极其功利地少读书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 。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

学习也是一样,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1. 认知性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巧,为写书做准备。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我一般放在早上或夜深。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
  2. 知识性阅读: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人生设计》《生涯混沌理论》《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3. 娱乐性阅读:比如《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以及各种电影……
    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这样的确会用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是不是认知效率提升多了?

萃取知识晶体

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上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
下面是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
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如何让知识变成晶体?这是一个值得花时间研究的问题。作者推荐了一本书。《透过结构看世界》一书也有类似的知识结构分类,分为16个类别

3.1.4 知识晶体萃取工具箱

  1. 大量看知识晶体
  2. 尝试模仿知识晶体
  3. 自己创造知识晶体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u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