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爱上蛋糕的?什么时候喜欢上面食的?
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好像对我来说只是因为求学时代,捉襟见肘的生活费让我觉得馒头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也或许是习惯性的被忽略,我一直很喜欢蛋糕,如果能够在生日的时候吃上一口,那种快乐,真是的难以言喻。只是,好像爸妈从来没有记得这件事儿。
直到现在,我也依旧很羡慕餐厅里面有爹妈陪着吹蜡烛的小朋友。其实我现在早就能够随意的买任何一款蛋糕,但是依旧还是觉得生日的那一天自己买上一块,吃上一口,那一刻是最幸福的。
就像一个挚友说的,我哪里是爱吃蛋糕,其实我只是希望有人能够关注到我,我的父母能够多一点在乎我而已。
可是就是那么的转牛角尖,就算天天都可以买各种自己喜欢的美食,但是依旧习惯性的将日子过得结结巴巴,好像这种“艰辛”真的已经深入骨髓,不知道多少次朋友,同学都希望我能够多爱一点自己,对自己大方一点,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儿。
只是,二十多年的各种“不准”,让我真正的迷失了自己,什么是自己喜欢的,这个问题真的是难以回答,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考虑他们,习惯了顺着他们的意愿,照顾他们的感受,那么我自己呢?
我照顾到了所有人,唯独忘记了我自己。
接触烘培缘起一家咖啡工作室的老板,她就极力希望我能够做自己,而不是将家里的各种琐事背负在肩上,所以介绍了我去学烘培。只不过当时在准备专业考试,加上又希望换工作种种,这件事儿就从年头搁置到了现在。
不过好像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一样,我的生活越来越不开心,每天都像是一个移动的炸弹一样,毫不夸张的真是“一点就着”。实在是不想一个人呆着,刚好整理房间发现了遗落在一旁的名片。
报名之后发现别人都好像很有基础,心情更加沉重,怎么来学的还这么厉害。第一堂课其实就在我的各种惶惶不安中度过,真正让我觉得治愈的恰巧是随后的面包制作。
看着一堆散落的材料,很难想象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吃,只不过想着反正花了钱,还是好好做点东西吧。老师算是一个紧跟时代的中年大叔,各种“什么鬼”之类的新鲜词汇层出不穷,而且他坚持我们亲自动手揉面团,让我们自己感受面粉有散落到粘合,最后成型,揉到光滑,可以想象一群自以为是的“白骨精”、“豪门阔太”是多么苦逼,我当时就真的觉得是拿钱买罪了。
只不过慢慢心里有了一种异样,一开始手中全是面粉,虽然心里烦躁,但是也不好放弃,一手都是,懒得清洗;后面慢慢就听到这个抱怨,然后抱怨之后确实可以尖叫让老师检查自己面团的程度,那场景就好像是经过千辛万苦攻克世界难题一样,大家的脸上是兴奋,眼睛放光一点也不夸张。而我也好像真的慢慢平静了下来,好像之前的所有不开心都一扫而空。
如果第二次是因为心疼钱而坚持,那么第三次我就真的觉得是一场放松的修行,因为真的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放松,之前试过那么多的放松方法都没有一个这一个下午跟面团奋战来的有效果。在这里,你会和大家一起开始,就好像爬山一样,前面的总会给后面的予以激励,我们会互相看看面团发酵的程度、面团的筋度,讨论裱花、烘烤的程度,看着烤箱里面逐渐金黄的面粉团子,不仅心里的烦闷一扫而空,胸腔中一股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比我自己CPA 查成绩还要开心。
要做好一款面包真的不容易,从最开始的配料精准,到动手糅合、发酵、定型和烘烤,任何一个环节的闪失其实都会导致最后的成品有差异,但是同时它也是那么容易给你“奖励”——同一个教室里面,你的花纹、成色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精致。
于我而言,我猛然惊醒,所有的事情其实都会有回报,我又何必执着与时间的早晚。
你花时间力气将黄油、鸡蛋和糖粉混合擦到松发,偷懒一点就会导致你最后要么出油,要么口感不佳,整个过程只不过是将付出和成果的惊喜放大了,你会轻易的感受到“成果“。
就像我的生活一样,一个不被爹妈待见的孩子,硬是坚持读完大学,还拿了双学位, 硬是一个人来了大上海,硬是三年没有周末的考CPA····虽热一路上都是那么的孤独与辛苦,但是自己却因此活出了另一种“人生”,至少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找个买菜的,或者保安嫁了;至少我避免了成为一位粗俗的妇女···
说句俗套的,那就是我虽然不知道未来我要怎样,那是起码我知道了,我绝对不要成为什么样子,起码我好像越来越会让自己开心,作为一个青年,我知道了认准一个目标好好努力,同时也要享受努力带来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