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光阴如水,团起琐碎幸福。
小时候,奶奶照顾我很久,我奶奶是一个会做很有趣的饭菜的人。
比如,她喜欢用带壳虾炒黄瓜,只用蒜沫儿呛锅,加糖醋还放点酱油,炒好的菜颜色略深,味道却是很鲜美,很多年以后,我炒菜时,做了比较,带壳的虾炒菜,鲜味能多保留一些。有一次爷爷牙疼,奶奶用豆角儿和木耳都切成细丝儿,做一锅木须汤,还加了酱油,看上去颜色不透亮,奶奶说这汤可以治爷爷的牙疼,我那时不懂这话的意思,只知道我陪爷爷一起喝汤,汤的味道很醇美,我喝了很多,后来爷爷的牙疼病也好的很快。
奶奶会做最拿手的是做菜团子。她做的菜团子有时是用晒干的小白菜儿入馅的,只加虾皮和粉条儿,用花椒粉和油盐略拌就得了。然后她取和好的棒子面儿,捏一块压成平在面放手心,放上馅儿,最后象捏包子一样,慢慢收口,所有的馅料包好,奶奶习惯把菜团子在面案儿上多团几次,团成高大挺拔的菜团子,整齐地放入蒸锅。
多年以后,母亲和我叔以及现在的我,都曾多次尝试亲手团一个菜团子,可是却总不能做成奶奶当年的包的菜团子那么好吃。
后来奶奶身体不大好,母亲为照顾我把我接回家。
母亲也是喜欢做饭的人,她会做很多饭馆里学来的菜,吃过几次,就琢磨着想做出来。
但那时,我们没有太多能力每天都吃鱼香肉丝。
母亲也做菜团子,味道和奶奶做的不大一样了,但我记得母亲会买了包汤圆的面和馅儿,回家自己团个汤圆儿。她喜欢琢磨,后来开始做豆腐团儿,米饭团儿,……母亲的团子早不再是传统的团子了,只是把琐碎的可以聚集的光阴,都团在一起了。
我也包过菜团子,总觉得味道不是当年奶奶做的那样的,也做过豆腐团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几个煎成模样的,火候不到,散了。还好,家有对我提高要求的宝儿,他喜欢饭团子让我做成有鼻子有眼儿的小熊猫模样的“团子”,为不辜负孩子,我找到样子,照虎画猫,团了一个心里装下很多豆馅儿的胖团子。
清明节快到了。
前些天朋友送我一袋青团子,晶莹如玉的绿,圆圆的,味道也很清爽,清明食青团是江浙的风俗,我这个从菜团子面团子饭团子里混大的北方大妞儿,头一次尝到这带着艾叶清香的,纯天然绿色小吃,喜欢就忘了时间,一时贪嘴很快吃完了。
昨天才想起青团,留到清明吃多应景啊,琢磨了下,去超市买菜,顺路去找了一下,到底不是家乡的习俗,超市没有这样的小吃出售。
黄瓜和豆腐却很便宜,果断买了黄瓜和豆腐,粉皮儿,蘑菇,油菜……恰好是寒食节,吃些清淡食物,去去心火。
出门时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网购一袋青团,低头看看手中买的青菜很新鲜,品种也丰富,已足够做一顿可口的晚餐。
那么,青团子,留到以后再买吧。
晚餐桌上仍有绿色的,一盘清炒的香菇油菜,搭几盘凉拌菜,吃了清淡的食物,感觉心中的燥热又褪去一些。餐桌边,宝儿和他爸不时聊几句天,时光安静清爽,象一盘春天里的凉拌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