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外出,在地铁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孩子五六岁模样,孩子妈妈年龄也不太大,记不清孩子说了什么,孩子妈妈扯着嗓门对孩子又喊又叫,当时我就在想这孩子的心里阴影有多大。
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越来越不多见了,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宠都宠不过来,哪里还有对孩子打骂的。我认为,对孩子的喊叫也好,对孩子的溺爱也罢,都是缺乏对生活的耐心的表现,别的事情也会是如此。
有很多"砖家"将这种不耐心归功于手机,说多数是因为手机吸引了父母的注意力,导致对孩子的关爱不足。我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不是什么砖家,也不代表任何的权威,但很简单一想就明白,没有了手机他们还有电视,没有了电视他们还有喝酒,总之,他们总会找到不耐心的借口。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生活缺乏耐心呢?又是什么东西导致人们对生活缺乏耐心呢?个人认为,对生活的耐心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自信。也就是说没有耐心的人是因为缺少修养,缺少智慧,甚至自卑。
没有耐心的人是很难取得进步的。拿看书来说吧,有的朋友一味追求速度,跟朋友炫耀我一个月看了十本书,当朋友问到他某本书讲到什么内容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自己都很模糊,好像知道,但又不知道作者究竟在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看书没有耐心的表现。
再举一个例子,跳槽。多数经常跳槽的人被问到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离开之前公司的时候,会有大部分会说到之前公司的种种不是,要么是发展前景不好,要么是成长环境不好的。那么请问,这么差的环境当初你怎么就进来了呢?被问着回答说,一开始觉得还不错,进来后发现没那么好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他,如果他思想不做出改变,下一个公司还会是这个原因导导致他重新离开寻找新的公司,到头来,一无所获。那么换一种方式呢,在进入每一家公司前认真的对这个公司做出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做出一个长期规划,结果会不会更好一些。缺乏耐心,必将一事无成。
既然耐心那么重要,又怎么培养自己的耐心呢?拿看书来说,我有一个自己的办法,就是做任何事情放慢速度,看了一段以后,我可能会下意识的去问一下自己的大脑,我刚才看了什么内容,刚才看过的段落作者是在表达什么思想,又是怎么承接到当前段落的呢?如果脑子空白或者模糊,那么,再回去读,直到自己真正读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其它的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先要明确了做这件事情的意义,然后慢慢去品味,去用心体会,不那么着急去得到结果就好了,享受到了过程,结果的意义真的并不大了。
生活,干嘛那么着急。时间在迅速的流淌着,你用心感受,它在走,你着急焦虑,它也在走,所以说与其着急焦虑,不如放慢脚步去体会生活,体验生命自身的美好。
相信积累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