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倾听本身
精神分析师在黑暗中犹豫、摸索,这正是与来访者互动过程中的准备阶段,直到决定性瞬间也就是“倾听本身”如黑暗中的一道光突然闪现。
有时在咨询的转折点,精神分析师会被来访者的一个词、个面部表情或一个身体动作吸引,就好像突然被刺到一般,觉得自已即刻被带入全神贯注的状态,也就是宁静本静的状态。
全神贯注首先是一种自制力,它坚决地抑制、摒弃、消除无用的杂念,将能量用以实现“第三步”的必要动作。精神分析师消除和抑制自身所有感觉,从而使自己的接受度达到最大值。
精神分析师正是在此时才真正处于倾听状态,即在内在的宁静中感受自己心灵的状态。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捕捉他人的无意识。
所有倾听都以治疗为目的,将来访者引向治愈。在精神分析中,治愈,是指消除其内在的和人际关系上的冲突,爱自己本来的样子并对身边的人更加宽容。
倾听一个人,是向内听,沉入自身的内里,在此遇到另一个人的无意识。当精神分析师集中注意力倾听来访者时,他能在自身,在他的内部,看到来访者的无意识的动态图景。这是一幅模糊的心理图像,该图像与其说被他看到,不如说是被他感觉到。
这种在倾听过程中抽离的状态混合了空无与敏锐、迷幻与清醒,这种状态下的自我既充满了另一个人,又被清醒的意识掌控。弗洛伊德曾用一句话定义这种状态:精神分析师的最佳工作方式就是沉浸于自己,沉入自己无意识的心理活动,避免有意识的想法,从而用自己的无意识捕获来访者的无意识。
简而言之,当精神分析师在自身捕捉到来访者的无意识时,他会看到一幅突然出现的幻象,而他的来访者就是其中的主角。毫无疑间,幻象中的这位主角与精神分析师面前的这位来访者大相径庭,这个人物往往融合了被抛弃、遭到伤害、被侮辱或殴打的儿童形象,或者融合了一个误入歧途、封闭在自己世界里的青少年形象。
然而,无论这个幻想中的形象是什么,它实际上都只是一个幻象,一个在精神分析师的自我里表达来访者无意识的幻象。如弗洛伊德所说,这个精神分析师突然在幻象中看到的虚拟人物,是他捕捉来访者的无意识后产生的结果。精神分析师用自己的无意识捕捉来访者的无意识幻象。
如何判断我们看到的幻象来自来访者还是来自我们对个人感受、欲望和自身经历的表达?为什么说精神分析师看到的幻象并非凭空捏造的,而是来访者无意识的流露?第一个标志是惊奇。第二个标志是去个人化的感觉。第三个标志,当精神分析师将自己看到的幻象告诉来访者时,来访者饱含情绪的默认,过后还会激动地重复道:“的确如此,我之前从没想到!”或者:“完全就是这样!”。
简单来说,惊奇、去个人化的感觉和来访者对精神分析师回以深深的沉默是最基本的标志,可以证明精神分析师是用“工具性无意识”工作,同时也可以证明精神分析师看到的幻象并非来自他自己,而是来自另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