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春联贺国匠
“春满国匠堂”
胜日泗水寻芳无边光景国匠迎新
佳节东风迎春万紫千红桃李芳芬!
窗外阳光明媚,室内春意融融。“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时的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读着朱熹的《春日》,似乎沐浴在先师孔子的文化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要活跃思想的源头,一定要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的营养,大思想家,朱熹之所以有不断创新的思想,就在于它始终处在生动鲜活的实践和思考当中。朱熹是我敬仰的伟人。
今天,小年第2天,腊月二十四。祭灶祭灶圆圆,过年还有了六天!家家都忙着准备年货,而我静静的坐在桌前,又一次欣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立春已经两天了!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斜射在我的身上,撒在朱熹先生的《春日》,我的身心都沐浴在春光里。
在春光明媚的大好天气,一起去观赏寻找春天,放眼望去远处无边光景,处处呈现一派新的景象。春天到了,东风和煦,一切欣欣向荣,百花争艳,万紫千红万里,春光,无限美好。在这里大理学家教育学家朱熹带给我们的是简单通俗的春光明媚。
一般人这样写也就罢了,但是对于大理学家大教育家朱熹来说,这样理解未免不合常理。是的!果不其然,请看:
无边光景的是泗水,泗水是哪里呢?朱熹从哪里去泗水寻芳呢?
朱熹是南宋人,身在南宋,而泗水在山东,此时正被金人所占。死神B并不是他的眼前景,而是想象、向往。“洙泗之水”指的是流经山东曲阜的朱水和泗水。据说孔子当年曾在洙水和泗水讲学洙泗,于是就成为儒家学说孔门的象征,很多事人都在诗中使用“洙泗””意家,用于指代儒家学说,用于指代孔子本人以及儒学发扬光大。比如王冕的“绿水流洙泗,青山出鲁邹。”
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的春天是打个比方,指的是泗水孔门,“寻芳”指儒家的春日。正因作者在南宋,遥望中原,遥望当初孔门希望的之地曲阜,想到这泗水之滨,如果不被金人所占,那儒学的春天将是多么的夺目,不就像春光一样夺人眼目吗?
想到这里,作者遥想当时的似水冰冰应该是春光无限,他多么想到孔门之地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儒学的春天呢!
所以看到这首诗,我们就能感到对儒学孔门的景仰。感受到儒学思想带给他的如沐春风般的一种化郁之感只可惜自己先在南宋,无法到洙泗水边去礼敬孔子,所以我们说这首诗整体上的春光的春色比儒家思想的化育之功。
朱熹的《春日》只是轻轻的点出似水珠水,让人们的记忆再次聚焦到了孔子,孔门当初的似水兵,我们尝试春风化雨,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不也就像春风化雨一样吗?
说到这里,我们有的想到了国匠堂的春天,想到了国匠堂,该为国匠堂写一个什么春联呢?
朱熹这首诗整篇比喻。作者遥望中原,遥望当初孔门儒学兴盛的四水之滨应该是春光无限了吧!
国匠,国之器也。 国匠堂,是打造国之器的殿堂。
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东风,让孩子们读经典长智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岁月当勉励,一日难再晨!
至此新春佳节,趁此大好春光,趁宝宝们正当人生的春天,少年黄金时代
,“国匠堂”不正是朱熹笔下的泗水吗?
家长、孩子们,你们来到国匠堂是幸运的!因为在国匠堂,你们会沐浴在儒学的无限春光里,感受儒学的无限春光。正所谓“胜日泗水寻芳无边光景国匠迎新”;喜看今日之国将正春光明媚,孩子们正享受着“春风化雨”,展望明日之国,匠堂将万紫千红,桃李满天——佳节东风迎春万紫千红桃李芳芬!
横批是“春满国匠堂”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时的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整首诗用的是比喻手法,一般人
只知其一。
“我的桃李芬芳”
预示着
今天培养桃李芬芳,明天就会成为栋梁。正合国匠堂,
大国工匠,
国之重器也!
更预示着国庆堂,桃李满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