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乳制品产量严重过剩,出现大量滞销,最后农民主为了保证利润倒掉牛奶。
后来,倒牛奶成为经济大萧条的重要标志。没想到2020年,又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的情况。
倒牛奶行为其实是交易成本不到最低保障的情况时,最折中的保本做法。
所谓交易成本,分为交易前成本、交易中成本、交易后成本三种。
交易前,有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
交易中,有付款成本和磋商成本。
交易后,有运输成本和售后成本。
倒牛奶实际上是市场价格低于交易成本时,出现“价格倒挂”的情况导致交易成本收不回,每卖一个就要倒贴更多钱的情况。所以农民主宁愿失去交易成本,也不愿意在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再赔偿更多的损失。
无独有偶,我也经历了销售生涯中第一次“倒牛奶”。
去年12月刚开发一个新客户,并在客户展厅制作7个一万元的小展柜,手工相当精致,你一看就能显出公司品牌形象的效果。
由于疫情影响,客户减少固定费用的支出,缩减办公场所的面积,让我们撤走展厅。
装好还不到三个月,我们投资的精美广告牌就泡水汤了。这7个广告牌,把它拉回来,所投入的人力和运输费用接近5000元,好还要找空置的房间或地方安放,这也是另外一笔费用。思来考去,最终决定放弃搬运,直接做废品处理。
一开始我心疼了好久,但想着这7个广告牌价值1万元,把它搬运回来再重新安放到新的位置,这样产生的费用也是1万元,相当于我投入了2万元的费用。
现在整体市场环境低迷,还能有什么用途呢?所以,倒掉反而是一种最省成本的操作!
很多事情有情感因素,也有很多价值判断,但他们背后都是有商业逻辑存在的。我们要从时间、空间的位置上看待一个事情,并且从内因、外因看到事情的发展过程。
或许读懂了倒牛奶,你能读出另外一种人生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