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生活中会有很多矛盾,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从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两方面来解释,这两方面解释的差异往往是巨大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人格、能力、努力等,倾向于把矛头指向人;而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意外、身体状态等,归结于客观事实或者物。亲密关系中,我们自己出问题时,通常倾向于用外部因素解释,也就是归结于物或者事实,比如发生车祸了、堵车所以迟到了;当对方出问题时,我们通常倾向于用内部原因解释,也就是把矛头指向人本身,比如你让我等这么久分明是不在乎我,即便可能来不了也不回个电话或者回个短信等等,此时我们不会去关心车祸、堵车,我们只是怄气,在心里翻来覆去地想你怎么这样那样之类的。这就是说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解释自己和看待伴侣的类似行为,是完全两样的。
了解这种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对于亲密关系有重要意义。我们找原因时可以让自己注意客观情况。我们犯错时也可以提醒伴侣不要只针对人,并且告诉自己,伴侣此时并不能完全理解我们行为的原因,所以TA生气的反应是正常的,并不是小题大做,我不能真的因此而失去理智。双方如果可以有意识减少观察者效应,努力了解对方的观点及看问题的角度,那么可以减少很多争执。
A1:
“给你发短信,你要么不回、要么很晚才回,你再这样我不理你了!”
这是一条短信,尴尬的是,看到这条短信后我又过了很久才回复。
最后的结果是我在解释啊解释。
我的客观原因是那段时间特别忙,而且出了大事,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不愿意接电话也没有心思聊天,但我又不想把这些事情告诉她;她觉得我不在乎她了或者不关心她。此例中我是从外因上解释我们的行为的,她呢,毋庸置疑,肯定是归结到内部影响因素了,把问题指向了人,也就是我。
我当时是不知道观察者效应,否则可以试着用这个解释下到了,不过,即便我知道了也不会那时候用,一定会死的很惨。
A2:当以后发生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事件时,我会如何处理?
1.想到这个知识点。当事件发生时,要能想起来并认识到这是一个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极端情况下能想起来,需要养成习惯,因此我要每两个星期拿出一个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事件来练习,先分析双方是怎么想的,再分析如果重来一次,我该怎么运用行动者/观察者这个知识去缓和甚至消除问题。
2.如果对方出现问题,提醒自己多从外部找找解释,告诉自己对事不对人,要能考虑客观条件,并让对方知道,自己如果很生气是因为从内部因素去解释,并不是不去理解对方。
如果自己出了问题,提醒自己要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生气,并且试着去解释并不是因为TA所想的“我不在乎你”等内部影响因素,降低对方的怄气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