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44949/cae404a4f51e9795.jpg)
87岁三姑去世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过完事儿当表哥们过来磕头的时候,父母才知道。
三姑是母亲年轻时最好的伙伴儿。母亲刚嫁过来的时候,母亲17岁,三姑才13岁。三姑的母亲即我们大奶奶是一个哑巴,几位姑姑及母亲其实在一块生活,而其中三姑与母亲关系最好。
当时我父亲在外地教学,一走就是一两个月,而在家里陪伴母亲的正是三姑。后来三姑嫁给了一个在外面工作的工人,也是常年不在家,于是三姑一直在娘家住着,其实大部分时间也是和母亲在一起。
大约在80左右的时候,三姑的眼睛突然几近失明。春节时来我家,看到三姑看不到人了,母亲拉着三姑的手哭泣了起来。母亲哭,三姑也哭,同来的表哥和我们兄弟几个立在那儿,也不知怎么安慰。
中止了哭泣后母亲说,年轻的时间三姑长时间在娘家住着,他们在一块织布、做活儿,可现在你三姑的眼睛看不见了。
三姑老去的消息传到母亲耳朵里,我没听说他有什么过激的反应,想必母亲见证了太多比自己年轻许多亲人们的去世,慢慢习以为常了吧!
母亲的同辈亲人中,她的四个弟弟已走了仨、还有两个弟媳,我们两个比也小的姑姑及姑夫也先后去世,如今的母亲已92岁,成为村中最大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我的父亲91岁。
不到一定岁数的人很难理解,看着一个个比自己还年轻好多的弟弟妹妹、弟媳妹夫等亲人们一个个离去的时候,自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猜里面一定是更大的孤独和更深的恐惧。
还好,平常的日子里,几位哥嫂都居住在父母身边,对父母有了很多的照料。尽管这样,除了轮到谁做饭要送饭外,偶尔坐一下外,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两位老人待着。
父亲这几年由于疝气病不愿意活动,常常躺坐在正厅一侧小床上看电视,看一阵,迷一会儿。由于活动量大幅减少,一贯很精神的父亲的精神头已大不如往昔。
而母亲打发时间的方式在家看会电视后,一个人会出来坐在屋后临街的一个砖头砌的台上,偶尔街上有行人走过。母亲耳聋得厉害,行人往往也不说什么话就从她的眼前匆匆走过。
父母最高兴的时刻是见到孩子来家里,尤其四哥或三哥抱着他们的孙子来的时候。如今三哥一家在县城定居,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近四哥也外出打工了,不过孙子在家中,父母还能经常看到。
周日当我开车要返回的时候,母亲、父亲站在在胡同口的街上送我,一个驻着单拐,一个驻着四脚拐,母亲说对旁边邻居说:我说了也不算。邻居对我说,她其实他不想让我走,还想让我多住几天。
我很惭愧,也突然发现,我原计划的一月回去三两天还是太少了,不为别人,就为双90多岁的父母,我无论如何还是要想办法多回几趟。
在写自己的人生八件事时,我给自己立过志,创造高品质陪伴父母100天,但愿我的到来让他们的生活较以往有一点点不同。
但我心里也清楚,再长的停留也是暂时的,大部分的时间里,每一天,既短暂又漫长,也许真正长期陪伴自己的还是他们的相互之间,老伴的价值这时才能真正凸现出来。
临走时我劝父亲,如今春天来了,要多出去走走、转转,他说他知道。另一句话他没说,他身上还有疝气病,弄不好的时候会痛,这也是他不愿意去转的原因。父亲的特点有痛苦也不说,自个忍着,这方面与母亲略有不同。
在去年的时候我劝父亲把家族的一些往事给它写出来,父亲大概写了十几天的时候给了一份手稿,再让他多写什么也不太可能的,要知道父亲的眼睛已花的很厉害了。
儿女终会长大,甚至会远走高飞;既使在身边,但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事儿;逢年过节时,好多亲朋好友会过来,但也终归会散去,能够陪伴自己的只有对方,此外还有一颗悦纳衰老和平静的心。
变老,是人生的必然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如何对待亲人,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对待衰老,如何让心情平静,庭前花开花落,天空云卷云舒,而这方面,父母也正在给我们做着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