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冶抬妆一一几近消失的文化瑰宝

西冶抬妆一一几近消失的文化瑰宝

作者: 找祢真难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07:11 被阅读0次

        西冶抬妆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由先民张祖民创建,主要用于大型庙会、庆典和祭祀等活动。

        张祖民生于明朝末年,泥塑、雕刻、剪纸及彩绘等艺术造诣颇深。西冶历来有农历三月十五祭祀财神赵公明及蚕神三姑的庙会习俗,届时村内各社都要精心准备,出节目表演助兴,张祖民为了丰富表演项目,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奇思妙想,别出心裁,集传统扛妆和泥塑、木雕、彩绘等于一身,创建了抬妆。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和努力,西冶抬妆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群众喜爱。

        村里最后一次表演抬妆,是在四十余年前,现在村内四十五岁以下的人对抬妆基本没有印象,摆弄抬妆的老艺人大都已经去世,西冶抬妆已不知不觉淡出视线,几近消失。为了让这一传统文化项目继续传承下去,村民吉银社、张德社、吉九裕、吉永胜等人牵头,自筹部分启动资金,邀请村内仅剩的原繁荣、张良社、张良胜、郭轩正、吉九凤等几位老艺人,组成恢复抬妆志愿者团队,在村两委大力支持配合下,近日已着手恢复抬妆。经过对库房中残存的一大堆形状各异、锈迹斑斑的妆铁和残缺不全的雕塑反复拼装,抬妆构架得以重见天日。看着初步恢复的构架,听着上岁老人的讲解,结合儿时所见抬妆留下的朦胧印象,仿佛又看到了往日五彩缤纷的抬妆。

组装的妆铁构架
凌乱的妆铁
凌乱的妆铁

        西冶抬妆又名《五行转妆》,曾被誉为华北一绝,这次近距离的接触,才对五行转妆有了进一步了解,妆上用材涉及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变静态为动态,让妆架转起来,是为五行转妆。五行转妆不仅仅是单纯的节目表演,更多的是民间手工艺术的展示!面对七拐八弯却配合精密的妆铁,看着虽然残破却栩栩如生、维妙维肖的一件件手工艺术品,我为抬妆精妙的构思由衷感叹,被先辈非凡的智慧深深折服。

手工制作的抬妆转磨

        抬妆复原工作在村委大院有条不紊的铺开,一干志愿者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协作,人人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出工献料,无私赞助。许多围观的村民自觉加入其中,搭帮搭手,出力跑腿,无形中融入到了这个公益项目之中。透过大家高涨的热情和盎然的兴趣,群众对抬妆的喜爱可见一斑。众人拾柴火焰高,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广泛参与,为传承和弘扬我村历史文化献策献计,慷慨解囊,相信西冶抬妆用不了多久必将重现昔日辉煌!

西冶抬妆一一几近消失的文化瑰宝
西冶抬妆一一几近消失的文化瑰宝
西冶抬妆一一几近消失的文化瑰宝

     

相关文章

  • 西冶抬妆一一几近消失的文化瑰宝

    西冶抬妆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由先民张祖民创建,主要用于大型庙会、庆典和祭祀等活动。 ...

  • 西冶草根艺人的执着传承

    这几天,关心西冶抬妆的人越来越多,抬妆就像一把火,沸腾了西冶这口沉寂的锅,微信发,朋友圈转,西冶抬妆得以广...

  • 西冶扛妆

    西冶民间文化五彩缤纷,戏曲,铁艺流传深远,扛妆抬妆,名扬晋豫,漆匠,席匠,木匠手工精湛!西冶扛妆有史为记:起源于明...

  • 西冶赞

    古时县城以南四十里许,开矿炼铁设立红冶,红冶分东西二冶,故有西冶。西冶历史源远流长,山川秀美壮观,文化底蕴...

  • 文化瑰宝

    太极拳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瑰宝,其拳理博大精深。它总结了前人的养生之法和导引气功的精华,结合阴阳之理,把运动溶于清静之...

  • 文化瑰宝

    文化上真正的高峰可能是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余秋雨 在数字媒体智能化的今天,越...

  • 《五行转妆》再现真容

    2016年,本人曾撰文《华北一绝——五行转妆》呼吁拯救我们西冶传承四百余年且将面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五行转妆》,现今...

  • 西冶春色

  • 东冶镇小王庄村的来历

    阳城县东冶镇小王庄位于县城之南,距县城约二十五公里,背靠西岭山,面临(澗河)西冶河,西冶河在这里转了个九十度的大弯...

  • 博山.西冶街

    今天国庆第二天,好久没有去西冶街走走,晚饭后,一个人溜达着来到西冶街! 西冶街是博山老街,博山的经济一直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冶抬妆一一几近消失的文化瑰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ga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