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高考成绩陆续揭晓,不管考得怎样,成绩出来再难更改,而如何填报志愿,则成为关键一步。
今年,借着两次人机大战的宣传效应,人工智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而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就像古人敬畏天地鬼神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很多人对AI未来的影响非常担忧,尤其是考生和家长。有人就预测说技术和逻辑类的专业将来都会被人工智能淘汰,劝考生千万不能报。
这不禁令我想起自己那悲催的高考志愿。
我上高中时,流行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理分科时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理科。
那时,计算机、互联网兴起时间不长,非常时髦,老师家长都说未来就业前景非常好,自己就傻了吧唧地报了。
痛苦的是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混完四年勉强毕业,现在从事的跟本专业全不相关,虽然不能说大学白读了,但确实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走了很长时间弯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考选专业基本上决定了未来的第一职业,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以至为重要。
那么对于今年的学子来说,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这个让人不明觉厉的东西面前,到底该报什么专业?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先搞清楚。
01 人类真的可以预测未来吗?
有人说,人工智能时代,诸如逻辑和技术类专业即将被替代和淘汰,千万不能报,这让不少考生和家长非常惶恐。
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这只不过是一些人的主观臆测,换言之就是在胡说八道。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任何基于过去的预测都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现实。
比如,广播曾经非常流行,但在电视、视频的冲击下,大有衰败之势,甚至有人说广播会逐渐消亡。但事实是,广播非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两年各种广播类APP却大获成功,喜马拉雅的用户数以亿计,你还敢说广播即将过时被淘汰吗?
还有自行车,上世纪7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之首,在汽车、火车、地铁等更为快速安全先进的交通工具冲击下,一度生存空间非常狭小,但现在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谁之前又能预测到?
前些年,文科类专业很不被看好,不少人毕业后工作不太好找。但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版权保护的逐渐重视,现在这些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那时候谁又看得到?
02 未来,人工智能到底淘汰的是什么?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任何行业,只要是存在的,那就说明是人类需要的,都有其自身价值。虽然形态千变万化,但价值永远不会被淘汰。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创造出来的工具,它淘汰掉的只是行业里落后的生产方式,绝对不会淘汰某一行业。
就如工业革命中的大型纺织机淘汰掉手动织布机一样,但纺织行业却会长期存在;手机、网络淘汰掉电报、BP机一样,但通讯行业会长期存在;互联网时代零售从线下变为线上,出现了淘宝、京东,但零售业不仅不会消失,却更加发展了。
与其说是淘汰,不如说是升级。
你可以淘汰铁匠,但钢铁、汽车行业依然需要很多优秀的工程师;你可以淘汰木匠,但宜家依然需要招那么多的技师;你可以淘汰传统的裁缝,但高端的设计师依然昂贵。
保持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跟上最新发展,及时转型升级,绝对不可能会被淘汰。
况且,本科阶段大多数学的都是专业基础知识,并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分工。
所以说,你现在报什么专业,对于未来你会不会被淘汰,根本影响不大!
03 未来,什么能力最重要?
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往往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在大学里,其实学到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无用和落伍的。
我上学那会儿,windows XP都流行很久了,而我们还在学95、98。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非常快,远远超过人学习的速度,最新的知识如果要进入教科书,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同样,现在的你到大学里,学到的也都是些过时的信息类知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东西,是适应不了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的同,更适应不了人工智能时代。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上大学完全没用,而是在说该如何学习,不要误解。大学里学到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对于未来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只是光这些东西是很不够的。
前边的文章已经介绍过,真正有用的是规律性知识,这就需要持久的学习力和旺盛的创新力,这是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两种能力。
参看:《为什么说大多数知识都是无用的?》
有人说过:农业时代,一个人只要读几本书,就够用一辈子;工业时代,一个人只要读几年书,就够用一辈子;信息时代,一个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这个时代,即使你在学校学的再多再好,只要几年甚至几个月不学习,马上就会落伍。
创新,则是这个时代价值的源泉,没有创新,随时有可能被淘汰。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利用算法和数据,它具备了许多优于人类的能力,能够解决许多人类自身不擅长的领域。比如,计算,围棋等等。
人工智能虽然有学习能力,但往往仅限于单一领域,且其在创新能力上却远不如人类。阿尔法狗除了下棋,但在别的领域能力却尚不如几岁的儿童。
或许,创新是人工智能最难以超越人类的地方。
04 到底该如何选专业?
持久的学习力和旺盛的创新力,与选择专业有很大的关系。
试想,如果你选的是一个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专业,怎么可能有坚持学习的热情,更难以有创新。
所以,不管选什么专业,如果你完全不喜欢,就千万不要报,否则你将来肯定会很痛苦的。
胡适先生曾经有一篇《大学的生活——学生选择科系的标准》演讲,讲的就是该如何选择专业,大家不妨看看。
用胡适先生的话说,选专业标准就是一条:性之所近,力之所及。
胡适先生最初为了顺从家里意思,选一个能够养家糊口的专业,就学了农学,但实在是不喜欢,最后还是改学文了,后来怎样大家都知道了。
报考专业,不用过于担心未来的趋势和就业,任何行业都有其价值,关键在于你是否学到真正的知识,是否具备持续的学习力和旺盛的创新力。
说白了就是,喜欢什么就报什么吧,别管那么多。
其实,大多数家长的心理,其实就是想让自己孩子报一个将来好就业的专业,有钱途的专业,无非如此。
我倒觉得,等这一代人毕业的时候,全面小康都实现了,生存肯定不是问题,为了生存人当然可以去搬砖,但我相信没有几个人喜欢去搬砖。
生存不是问题,发展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发展,人更应该从事自己喜欢和与自己性格相近的专业。
没有永远热门的专业,但养活自己至少都不是问题,等到行业的春天来临时,你就是那个乘风者。
05 问题的关键是先了解自己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可悲的是,目前的考试和教育制度,把很多人打造成了考试机器,也许这个世界最难的事情就是问他们自己喜欢什么。
不说喜欢,最起码要和自己心智性格相匹配,比如,有人性格外向,坐不住,让他去搞枯燥的基础学科就不合适,与人打交道的专业或许更适合他。
所以,报考专业前,不要只看什么热门、什么有前途,要先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性格怎样,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先要了解自己。
我有个表弟,当时报考专业时非要报个冷门:力学,家人一致反对,想让他报一个更为热门的学科。但他性格就是比较沉稳,做事执着、爱较真,坐得住冷板凳,最后坚持自己的选择,现在发展的也很好。
至于什么热门、冷门,有前途、没前途,那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都说不准的。
然而,人生的精彩就在于不确定性,否则将会多么无聊乏味。直面这种不确定性,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敢于承担责任,不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