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进-读书笔记

精进-读书笔记

作者: 进击的量子熊猫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18:30 被阅读0次

    花了大概五天时间看完这本书吧,这本书很早就下载下来了,之前略微翻了一下目录,感觉和之前看的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把时间浪费在好玩的事情上,还有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里面提到的学习的方法,生活的态度,人生的规划等等都大同小异,然后某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文,说读书的时候应该同时读不同的几种书,可能在某一天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些看是各自主题毫无关联的内容居然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当我在看世界的凛冬以及乌合之众这两本书的同时把这本书加进了阅读计划,没想到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把它给读完了,期间再也没有读之前那两本书。。。

    这本书其实说的核心思想,与前面说的那几本书都大同小异,亦如要做好人生的时间管理,如何学习知识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万维钢老师说要强力研读,采铜老师说要学会解码,古典老师说读完书要做好笔记,描述出书本思想的知识脉络,这些都是要做好反思读取到的思想,理清脉络做好用笔记记录下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比如成功是不可复制的等等,但是这本书用了更详细的方法提出了:如何做好管理时间,如何做出最优的选择,即刻行动为,怎样构建自己的认知系统,如何看待和利用潜意识,如何有效的努力,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是可以学习的,跟鸡汤文不同的是提供了具体的思路以及方法用于实践。

    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活在“全部的现在”从当下出发,联结过去与未来

    活在当下,“认真”的去生活,用不同时间视角来应对不同场合,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用“时间视角”这一概念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合未来的不同态度,时间视角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

    1,积极过去视角,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过去,回忆以前没好的事情,但是这类视角容易忽视当下和未来;

    2,消极过去视角,回忆的都是以前不好的事情;

    3,想了注意视角,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4,宿命观,认为事物都是命中注定的;

    5,未来视角,习惯向前看,为未来谋划。

    这五种视角都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应该对于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的视角。

    1,用积极过去视角去往回看,怀念过去没好的时刻,珍惜亲情和友情,感恩过去,适合与家人朋友回忆过去的时光,增强现实的亲情和友情

    2,用未来视角去应对工作场景,把目光引向更远处来规划工作

    3,在休假或周末用活在当下态度去享受当下的生活

    4,除了书中提到的这三点,我觉得还能做出一些引申

    5,宿命观并非是迷信封建的思想,这有点类似宗教理念,我的观点是应该适当的信而不迷信,毕竟当下还是存在很多我们未知的事物或者说无法接受的事情,用宿命观可以作为一种想不开的解脱,而不至于产生心理问题,让心灵适当的解脱

    6,消极过去视角更适用于反思过去的失败,未未来总结经验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做五年规划,为什么是五年,不长不短刚好合适,五年时间通常会跨入下一个阶段,如升学,工作的变更,恋爱结婚生子,同时做好远期规划以后就可以利用目标驱使自己去行动,利用远期目标规划近期行动,但是往往远期规划会收到近期行动结果的种种阻碍,比如我现在规划的提升自己的认知,是一个很长远甚至一生都无法穷尽的目标,这是一个很概念化的东西,当我近期行动碰到挫折时,比如读书笔记很累啊,不想写了,看书好烦啊还不如玩游戏,就很难去驱动我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可以规划得更具体一些,例如在五年内拉来与目前朋友圈里的差距,然后再落实具体的行动,比如我现在在使用的书单,现在写的读书笔记本。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选择做半衰期长的事,半衰期这个概念应该大家初中物理都有学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用的时间,这个时间就叫半衰期。

    以此可以规划出四种类型的事:

    高收益,半衰期长,指学习很快见效并且掌握就可以一直受用的事,如学会一种思维技巧,与高手牛人对话

    低收益,半衰期长,如我现在做的阅读,记笔记,写日记还有学习ukulele,都是不能短期见效但是可以一身受益的事情

    高收益,半衰期短,玩游戏,购物,吃好吃的,爽完就完了

    低收益,半衰期短,吵架,漫无目的的刷微博上网等

    我们应该拒绝半衰期短的事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半衰期长的事情上,因为半衰期长的事情是可以累加的,但不意味着不做半衰期短的事,我们应该拒绝低收益,半衰期短的事情,适当做一些高收益,半衰期短的事情让自己适当的享受生活。

    半衰期长不完整罗列:积累可信的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提升审美品位、反思和终结经历、保持和促进健康、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发明、获得高峰体验、学习艺术,如画画和乐器等

    同样的这个逻辑还可以用于其他选择,比如为什么要选择经典图书,因为他们半衰期够长,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比如识别目前混乱的互联网信息噪音,有些时间今天沸沸扬扬明天就烟消云散,发过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1,最长的时间尺度是观察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2,中等尺度是观察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3,短时间尺度是关注具体的历史事件。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时间管理让我们越来越快,缺忽视了该慢下来的事情,对待工作我们应该快,而对待生活我们应该活在当下去享受,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闲暇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周末又过去了,书中认为这个可以用时间的使用深度来解释,很多时候我们闲暇时间都是做一些“被动式娱乐”,比如看电影看电视剧,玩手机玩游戏,期间我们并没有倾情投入,而对于一些例如写作,绘画演奏等创造性的活动会要求我们更深入的投入,则可以完全沉浸其中暂时放空自己,甚至进入“心流”状态,所以说我们对于闲暇中获得的放松和满足并不取决于时间而是取决于质量。心流状态是由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创立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全情投入一件事时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我,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但是这样不意味着我们闲暇时间只能进行一些深度的活动,我们也需要简单的放松,比如偶尔来了葛优躺嗑瓜子放松一下。要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找到一项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比如垂钓,阅读,演奏和绘画等。

    即刻改变

    1,写下你3-5年的规划,以及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

    2,写下每周你想要做的休闲放松的事;

    3,学习保持一项业余爱好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在选择的时候考虑什么样的原则才能让你更好的接近你的目标,但是选择的同时我认为还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当出现一些选择能够让你更接近你认识目标的时候,即使付出一定的能够承认的代价也要去做,但是选择并不代表着结果,所以选择产生的结果是否能够承担也是要考虑到的。这里再次推荐下SWOT分析法,虽然我也是不太会用,但是可以一起学习嘛,统筹分析各方面因素做出更优的选择。

    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先说说格局是什么,格局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书中列举了四种格局,1,零度格局,无思考无想法,及时行乐随波逐流,我开心就好;2,一度格局,逐利者,一切为了自己谋利为目的,奉行零和博弈;3,二度格局,为理念而生,毕生目标为追寻真理,多为一些埋头追寻科实验家;4,三度格局,奉行达者兼济天下,共赢理念,对于让社会让世界变得更好有责任感。

    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格局高度,为自己树立更高的格局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时打破原有思维僵局,用多维度看问题,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选择并不意味着不能重来!

    即刻行动,最有效的事即刻行动

    看到这个标题不由得又想起了在古典老师书立看到的一个故事,丘吉尔二战结束后被挤出国会在家赋闲画画的故事,当时丘吉尔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面对一张洁白的画布迟迟不敢下笔,后面有个女画家故意吧油墨泼到了他的画布上,于是丘吉尔变放开束缚大胆的画起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就试试一个坏的开始吧!总比没有开始强。

    同样的我们要如何克服拖延症,想到就去做啊,当你享受到即时行动带来的成就感时你的拖延症就开始痊愈了,任何事情在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心理成本,对于那些占用心理成本大的,随手就能够完成的,不需要长远计划的的事情就应该及时去完成他,比如做家务,洗衣服洗碗。

    有一句非常哲学的话我很喜欢,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书里面还说到一个概念叫“精益创业”,跟我之前了解到的一个“快速试错”的概念很像,都是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推出你的产品,接受市场的检验,和用户反馈,避免闭门造车也同样避免了因为瞻前顾后而错过了市场。做产品也是一种可以练习,要不断获得反馈不断调整方向。要学会用“精益创业”的精神去学习,去快速迭代自我,用做产品的思路去塑造自己,产品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是对各种原料、素材的结构性的整合,是能给他人使用和检验的,是有自己独立价值的存在。比如我写这篇读书笔记,就是我的一个产品,他是一个完整的能给人阅读的是个存在,是有存在价值的一个东西。

    “精益创业”要做好以下几点:1,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2,克服“自我防卫”心态,接受负面意见并加以慎重的审视;3,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来。

    学会类多线程处理工作

    书中提到了多线程工作这个概念,我觉得应该叫类多线程更贴切,毕竟书中也提到了人不可能像计算机一样做到并发性处理工作,人专心工作时注意力只会集中在一点,要是你觉得你能一心二用那就是你分心了。

    类多线程第一步是学会根据复杂度对工作进行拆解,拆分出核心问题、支持性问题及操作性问题。比如做一份PPT,确定PPT架构和观点就是核心问题,剩下的填充具体内容是支持性问题,最后PPT的模板配图为操作性问题,把核心问题完成后,剩下的问题就算用碎片化时间去完成也是可以的,这个方法的关键是要剖开问题层次,然后用一段完整的时间去处理核心问题!!!

    第二步是根据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我们大脑对于文字,图片的处理逻辑是不同的,如果在不同认识类型中不断的跳跃大脑需要重新调整模式,转换的损耗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某些工作我们可以拆分成不同类型的来集中处理,比如做一份word和ppt,我们可以把文字部分单独提出来集中处理,然后把图片提出来集中处理,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抱怀疑态度的,我更倾向于按工作内容来进行拆解,如果word和ppt的核心内容相差很大,如word是做一份水污染的调查,而PPT是一份产品的介绍,那么就算分成文字集中处理,由于两个项目的差距很大,其中要做的转换损耗可能更大,所以我更倾向于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工作进行不同类型的拆分。

    三行而后思,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注意标题不是三思而后行,说到行而后思又想到了写日记的重要性,对于近期自己的不规律写日记行为忏悔一秒钟,反思和总结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而通过文字的表达则能促使我们从逻辑和结构上对问题进行整理,牛人的往往在前瞻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上很出色,书中提供了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概念,比如书本中给我们的都是显性知识,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应用不能照本宣科,要提炼中书中的核心方法运用与实际行动中,也就是显性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而反思如我们写日记,就是从隐性知识转换到显性知识的过程,如何把我们内里的想法和感受整理表达出来。

    通过行动后进行反思,反思后再行动,在反思,不断的重复!我们应该如何反思:

    1,信息,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关键的,信息从哪里获取的,我遗漏了哪些信息?

    2,预期,做事之前我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偏差?今后应该如何预期?

    3,结果,这件事结果如何?怎么评价结果,如何改进?

    4,进度,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进度?

    5,工具,完成这件事的时候我用了哪些工具,哪些工具促进了哪些工具阻碍了?如何改进?

    6,情绪,完成这件事的时候我的情绪状态如何?是否出现了情绪失控?为何失控?有何影响?怎么改进?

    7,阻碍,做事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阻碍?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如何应对?

    8,优势,我发挥了哪些优势,是否还有没有利用到的优势?我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我可以学习的优势?

    9,缺憾,完成这件事以后我的遗憾是什么?是为什么原因造成了遗憾?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哪些是急需改正的?别人对我有什么评价?他们的评价有什么可取之处?

    10,意义,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短期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对周围有什么影响?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反思要做到及时性,及时反思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头脑中的信息帮助我们进行梳理反应链和意外现象,对于意外现象很可能因为我们的“确认偏误”而忽略他,所以要保持敏感性,克服思维惰性,最好还是每天用日记记录下来!确认偏误是什么请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关于学习的方法,之前我写过一篇文是万维钢老师提供的成为一个高手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刻意练习,保持在学习区学习,并且获得实时反馈,精进这本的对于学习的方法核心观点差不多,但是表述得更具体,所以重新整理一份。

    找到学习的诱因,由兴趣而激发的学习过程再美妙不过了,比如我因为看了巨人的陨落更想去了解欧洲一战二战的详细历史,当看了部分历史书籍后感觉欧洲人民的很多观念我都无法理解,比如为何仇视犹太人?于是乎我又去看了极简欧洲史这本书,看完后发现里面叙述了很多欧洲的宗教史,宗教的力量又勾起了我对于宗教的好奇心,然后我又去查阅系统的资料了解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等宗教的关系,然后就写出了那片关于欧洲宗教的文章,这些诱因会不断的激发我学习的兴趣,所以找到诱因很重要,比如大部分看这本书的人都是抱着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而来阅读的吧,这就是你不断学习的诱因,找到诱因了以后不要让他冷却,及时行动!

    学习知识时要有意识的主动去构建知识,学习不应该只是吸收知识,而是要消化知识,上一章有说到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也是这个概念,我们从网上书本上看到的知识,要与自己现有的知识结合起来,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可以试着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可以列入到读书笔记的反思中):

    1,针对当前的学习资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针对当前的学习资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姿势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切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的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深入解码解码信息,如果万维钢老师提到的强力研读就属于这一类型的方法,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神曲事物的深层,信息解码必问的三个问题: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即事物提供的直观信息)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直观信息的反思)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套路)

    解码的入口: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3,不知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这写解码的讨论我以后会试着慢慢运用在读书笔记中)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行动中你能股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掌握多少知识并不表示你阅读记忆了多少,而是当你需要时你能调用多少,比如当你向别人口述的时候,你能说多少?你写文章的时候你能调用多少?这些你能说能写的才是你真正掌握的东西。

    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1,写作式操练,将你学到知识用文字表述出来;2,游戏式操练,通过游戏的方式操练知识,比如知识问答;3,设计式操练。用你掌握的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学会有意识的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学习要善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互相关联各有延展。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对大脑进行“断舍离”的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学会过滤无无效的信息,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通过每天的上网理出一些可信赖的信息源,如知乎就比百度知道靠谱多了);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4,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培养简介的表达能力,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说如果能够用简单的几句话表述清楚一样东西,那就代表你已经掌握它了,表达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手段,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简洁表达习惯,是提升思维能力的一道法门,适度的简洁也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迎接“灵光乍现”时刻,让潜意识为你工作,相信很多人听过发现苯环的故事,1825年法拉第发现了苯以后,化学家们都在研究它的结构,于是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旋转,然后他就发现可苯环,还有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梦也是类似的,门捷列夫在思考自然界中的元素是否有一种会按照某种规律合理的排列呢?后面也是在睡梦中梦到一张表,然后元素们纷纷落在了合适的格子里,从而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这些都是潜意识工作的例子,同样的我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例子,虽然没有上面的例子那么伟大,但是也确实为我解决了不少问题,比如以前在学校读书是日思夜想解不出的一道题,有时会在我梦里灵光乍现,现在工作时碰到的一些问题,洗澡到半突然灵光乍现,以上这些例子想要说明的是灵光乍现是在有足够思考的前提下出现的,思考又分为发散思考和收敛思考,两种思考方式是独立互相干扰的,所以有时候思考的要学会切换思考模式,同时再发散思考的时候就要避免收敛思考,一般来说优先发散思考,然后收敛思考来进行择优,类似我做产品的观点,一开始产品定义的时候知无不言,所以idea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一项项讨论择优选择。当某些问题出现卡壳的时候也不要死掐,暂时放下去做一些其他事情,然后可能会在某个瞬间灵光乍现,这就是潜意识在偷偷的为我们工作,潜意识工作的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思考来喂养它,以下提供了潜意识思考的方法:

    1,尽可能地手机原始资料;

    2,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

    3,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

    4,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

    5,加以改造和完善;

    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对于一些复杂的逻辑我们可以用图表来表达,一来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二来能够帮助我们简洁表达,三来能够腾出空间供大脑思考。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周密思考

    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难以做到周密思考:1,我们偏好具体事例甚于抽象信息;2,确认偏误,书中叫证实偏见;3,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眼界有限;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尽量做到周密思考,书中给出了两个办法,第一个是矩阵:

    1,尽可能完整的分解问题的维度;

    2,对每一维度,通过取反、细分等操作,尽可能的找出多的表现值;

    3,在维度矩阵中不同维度的表现值之剑尝试建立各种组合。

    比如下图的“桥哈里窗格”,适用于更高效的人际交谈,交谈的目的在于讲公开区变大,未知区变小,对我而言应该尽量的集中在盲区。

    第二个办法是清单,清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记录方式,能够避免遗漏,减少信息冗余,可以将各种类型的事物按某一相同属性罗列在一起,是一个清晰的可操作性指南,是可以规律性复用的,建立起来非常方便快捷,并且可以无限扩展和完善。

    比如我刚刚构思的如何读书清单:1,根据网上评论和大咖推荐选书,如豆瓣推荐得到推荐;2,翻看书名目录了解大致主题;3,通读一遍了解作者观点;4,如果觉得书好就读第二遍并用读书笔记方式记录书本中好的观点和概念;

    努力们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

    这一章有点鸡汤,汤里也有点肉,不吃有点可惜,大概记录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变得优秀,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与别人拉开差距的渠道,不需拼爹不需要拼颜。

    努力不是一味的用立,努力也是讲究策略性的,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集中资源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较少时间去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为自己设计又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即脱离舒适区,在学习区里刻意练习。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再次强调成功学不能学,每一个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是可以学习的。

    做一个主动探索者,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试错,不只在理想化的情境下去思考问题,还要把理论融汇于现实,在理论与现实的充分联结中塑造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打造你独一无法的智识,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别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的选择,但是做出选择的时候请考虑充分,可以适当利用一下工具例如矩阵,清单来帮助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进-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gs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