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喜欢听雨的声音,不管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还是噼噼啪啪像铃铛一样敲打窗棂的雨,只要能在雨中看水面上溅出的水泡、水珠和小水窝,脚去在水中踩,水泡一个个破了,荡起一串串银铃似的笑,爸爸妈妈的叮咛早都飞到九霄云外。
少年时听雨,窗外的斜枝,不知在风中写的是“囚”字,还是一个“困”字;树上的鸟儿飞向云天,雨顺着窗玻璃流下,少年在楼上凝望,把思绪的在雨中串成诗行……夹在书中的小纸条,稚嫩的心意,是青春的告白。
青年时一边听雨声,一边听录音机磁带一遍遍播放钢琴曲《下雨的时候》。走过曲回的街巷,找寻一树丁香,坐在树下,幻想一次际遇,一次邂逅,遇到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那是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氤氲的愁绪,那份浪漫是青春激荡的浪花。
中年时急匆匆的脚步从雨中穿过,那是忙碌工作的脚步,是为生活奔波的乐章。无暇顾及雨后的虹霞、季节的轮换。只有雨中的奋力奔跑和对生活的责任担当,那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才是脚踏实地,对现实的回归。
岁月如梭,如今听雨,可以停下脚步随心所欲。可以听“穿林打雨声”,又可“凭窗凭栏听风雨,静待花开落枝头”。可以不疾不徐,只要认真地走过,就好。
过往随风而逝,而那些走过的路,淋过的雨,都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