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的“热身运动”
自己面临的困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现在的孩子的问题:1、学习主动性缺失;2没有学习兴趣;3对未来没有想法;4.很多孩子可以很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对这本书的期待: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到教育的真谛所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才算是做好教育?作为一名家长,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助力?作为一名中国人,如何做才能对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阅读关于这本书的介绍
我从书本的作者、封面、序言、译者前言、还有一些人的读后感以及豆瓣、京东网等媒体上的书评做了一个大致的浏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下面这些。
1.书本的页面——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2.茅于轼的中文版推荐序——
“思考教育的目的,事关我们下一代的成功或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小事。”
“我国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好的普遍的问题是把人当成工具来培养,要把人塑造成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人是为建设服务的,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猛然间感到好悲哀,原来我们只是一个工具人,而现在作为工具人的我们还在培养工具人。继而接下来的是担心:我们这样的工具人有能力培养出真正的自由人吗?自问,我是一名工具人吗?我自认为不是,因为我有自己的追求,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会思考如何去解决,还能通过自身的成长来带动周围人的成长,这样的我不是工具人。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我能摆脱体制的束缚吗?或者是如何在体制内探索出一条路来呢!
怀特海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有专业知识的人——专业知识是奠基起步的基础;而广泛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既有艺术般的优雅,又有哲学般从容,通达高远深邃之境。”
“学校里教授的知识都是二手货,甚至是三手货,一切学问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归纳出来的。”看到“归纳”,心里就想不愧是数学家写的书,把我们的数学中学习的思想方法都用上来了。但这句话说得不对吗?非常对!也就是说,学生们若是学会了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也就得到了观察和探索世界的方法。作为数学老师的我,觉得自身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老师所需要的就是保护孩子们天性中就有的好奇心,进而表扬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路径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能够回答“钱学森三问”。
3.译者王立中在译者前言中这样介绍:这是一本“奇书”。“奇”在它是影响欧美命运的一本书;“奇”在它一针见血地洞悉教育的目的;“奇”在它关乎所有人的命运;“奇”在它翻译与注释并举中文共英文一书。错过、迟读、知而不读都会给人生留下遗憾,只有知而细读,才会给人生增色,让你幸运一辈子。王立中之所以给这本书这么高的评价,我想是与他作为译者,对本书的内容了解之深的缘由吧!
这些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心中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本书一定能够解决我现在的困惑,我的教育生活必将会因这本书而不同。
检视本书
“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
避免思想的僵化。要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
在科学领域,学习一个概念的首要途径就是去证明它。
文中以很多数学教学中的案例为例子,是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很期待的,特别想看到同样的数学内容,怀特海是如何处理的。
根据检视阅读的结果,我认为《教育的目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主食类书籍”,值得留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咀嚼和消化”的书籍。接下来,我将会跟着线上啃读会一起进入这本书的阅读,我会紧跟着大家的节奏,精读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