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也别看我们会与很多人相交,但事实上我们身边很多人与我们是没有共同话题的。
刚刚在一场饭局上。小叔一家五口以及小叔的两个连襟、我和老公一起吃饭。小叔和他的两个连襟都是60出头的老年男人,他们聊天的话题对我和老公来说实在几乎每一个观点都与我们千差万别。索性我就不理,而老公呢,偶尔会和他们说上两句,坚持着自己对事、对人的观点。
小叔两个连襟在夸小婶的大姨侄女如何的有本领,对我们来说无所谓呀,人家有本领是人家的。可他们越说越离谱,说他的大侄女相当于我们市级的市委书记,然后就说到行政级别,然后就说到咱们区,可明明不是这样。关于行政级别,老公还是懂一点的,然后就想纠正他们。人家说我们不懂,后来我给了老公暗示,让他不要再参与。
这是其一,不谈作罢。然后又说到时事政治。关于国家大事,三个老人谈的不亦乐乎,听上去他们好像是从政人员的谈话。且不说他们从来没有在体制内待过,且就他们如果真的待过,自己的观念也免不了以偏概全。我和老公再也不说话,不再参与,听着无妨,全当听不见。
这种吃饭的氛围,没有共同语言一起吃饭并不舒服,而且多是意见相左。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要碰到这样的局面,非本意却是客观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似乎更应该置之不理,因为好像并不值得。又岂是他们几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公婆,在观念上也还有好多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因为有亲情的牵绊,所以才相互包容着。而对于陌生人这种精神上的交流不畅,应该更明显一些,好像也更不应该将之放在心上。
再扩大一点说,生活中与我们思想观念层层次结构可以交流的人,其实并不多,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大约会认识2000人左右,2000人左右的朋友圈,有几人是可以谈得来的呢?有多少人又是可以彼此心意相通的呢?既然是这样,那么又怎么能要求仅仅是相识的人就能说到一起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