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择法?如何择师?如何修行?

如何择法?如何择师?如何修行?

作者: 那粒尘埃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22:10 被阅读0次

          师姐说,这份抉择与判断既不是过去生活的概念与知见,也不是道听途说的人云亦云。”,也有“未成阿罗汉,汝意不可信”的提醒。

        择法拜师,既非靠感性的盲目,也非靠自身习性的好恶抉择,一时,感性与理性的交织,竟许久无从下笔.

        一切从真正“知苦”、从对“当下生命的无意义”开始找寻与求道,可到底在找寻什么?该如何找寻一开始是并不清晰的。

                    何为法?如何择法?

    法是自然的、不变的轨律,是宇宙的真相,法是有普遍性、本然性、安定性。法是非佛作亦非余人作,法是本来如此的。佛是觉悟了宇宙真相的人,那么,依佛流布的真相,才称之为“法”。          ——《佛法修学基础导读》

    01、 佛法的共性

    择法依佛法的共性,而非个性。那共性的是什么?例如八正道、熄灭贪嗔痴、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都是佛法里面共有的,公认的。

    02、 三法印

    依三法印来抉择法的究竟性,三法印为佛法的重要教义。 在法义上,应抉择讲无常,无我,熄灭贪嗔痴的,断染爱执取,迈向清净离欲的,解脱的,了生死的究竟法。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03、甄别心外求法

    “心外求法名为外道”,心中有法, 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真正从自己的“无明心”开始,从真正熄灭自己五蕴炽盛的贪嗔痴开始,而不找各种“术”去改变外境来让自己舒服,就有可能陷入另一种趋乐避苦或碎片里。或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断灭轮回里。

    而验证“法”的是否究竟,是否是靠近自己离苦得乐之阶梯,是在人事物境中,自己的贪嗔痴、烦恼、心境,心量都在慢慢的变化。

    04、 佛佛道同,诸佛常法

    既然所有的佛所觉悟到的法都是一味的,一样的,而诸佛体证到的“缘起性空”,讲的都是“无常、无我”,所以抉择的必是佛法体系里的共性。

                        如 何 择 师?

    在清晰自身修行定位以及对法义的抉择后,就好像拿到了如何去“彼岸”的说明书,可说明书仅仅是去彼岸的说明,师父是真正心中有“法”,是去到彼岸再回来引领我们实证迈向解脱的人。

    法义就好比理性的理论,是需要去学而实习之、学以致用实操的。而最核心的第一步,是能把法义的理论能正确的解读及深入领会,然后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实践及证悟的过程,而每一步都离不开师父的引领、修正和调育、离不开善知识身形展现的榜样及指点、离不开相互照见,一起迈向解脱的修行团队……

                      如  何  修  行

    这个问题,涉及面深广,对于过去的修行,有很多片面的理解或所谓的知见,但都未必正确,那就从学习《佛法修学基础导读》后,对四预流支部分个人一些较为浅薄的解读开始:

    四预流支: 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法随法行

    01、亲近善知识:

    信受、低位、恭敬、诚敬

    能容能忍、能承担、能承载。

    亲近善知识、与同修们在一起交流分享、做事情时,往往容易依自己的习性、脾气或旧有思维的知见,出现人我对立,怨恨仇争,贡高我慢……而恰恰是经过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通过彼此相互的磨合与照见,才能不断的去改习性,花掉那份刚强,去真正的承载;而那个“低位”,不是别人需要我们低位,而是自己需要,只有心真正的低位了,自己的心才会有空间,才能吸收到善知识的指正和调育。

    02、多闻熏习

    “熏习”就是把自己放在佛法里去熏陶,“多闻”就是闻无常法。只有多闻熏习,身心得安宁清净,时时都有正知正见的概念,让法义入心入性,才不容易轻易的被带回到旧有的习性和颠倒的思维模式里。就好比,慢慢的让新的系统迭代原有低版本系统。多闻必须闻到:无常法、无我法、空法、空性、佛性,才算多闻。

    多闻熏习的不够,就好像我们念完一本书,读是读完了,可完全记不住,或记住了内容,但也仅是文字般若。

    03、如理思维

    “理”就是法,法义,不变的轨律,宇宙的实相。

    比方是,我们的思维系统升级了,可我们却不懂得如何去用?

    这时,将“法”来去对照我们的身心,对照我们起烦恼心的时候,对照我们升起痛苦时,对照我们贪乐受,对照我们染爱执取时,对照我们趋乐避苦时,……时刻提醒自己,关照自己的心是否依“法”而深观无常。

    只有深入,深观无常,无我,才有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往前。

    4、法随法行

    身心都住在法上,当法义入心入性了,身心的展现也自然慢慢都在法上。依此而稳步的向前而修而证。

    以此四预流支为修行的次第,才不容易与自己所修所证脱节。而接下来如何修行,将跟随善知识的引领而继续往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择法?如何择师?如何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kl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