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学习的十七字真言是: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法随法行。所以学习的第一要点就是亲近善知识,那说明善知识是特别重要的,那如何才能找到善知识呢?
我们上学的时候有老师,有课本,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老师说什么好,让我们学啥,我们就学啥,很少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所学的东西与自己的生命是否有什么联系,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还有人说书籍是最好的老师,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也有人说:读万卷 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最终还是落实到明师上来。
著名的人生职业规划师古典老师在他的新书《跃迁》中说:当他想要学习一门新知识时,他就找那个行业最专业最顶尖的高手去交流,去被人碾压,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和思维框架,然后换来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
那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学习要找到善知识,得到善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有明师指导。但我们由于受到个人圈层的影响,不可能像古典老师那样可以找到社会中每个行业公认的大师去交流,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明师呢?又怎样去判断他(她)是否是明师呢?
我认为我们可以依据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去做一个选择,我们判断一个事物往往会从多个方面去观察,比如:1、时间的角度:过去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将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2、空间的角度:内部是由什么物质(因素)构成的,外部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引起什么样的变化呢?3、距离的角度:远观如何?近看又如何呢?4、特征的角度:比如粗细,好坏等。
我们选择明师的时候也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看:佛学中说诸行无常,一切都是变化的,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说明了一切都在变,但是规则不会变,能够引导我们找到那些不变的规则的,引导我们去寻找究竟思维的明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找到不仅能传授知识给我们的老师,他还要能够告诉我们如何去找到知识并且发现知识之间规律,规则的老师。
如何择师? 如何择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