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

作者: 清风芙华 | 来源:发表于2022-05-14 09:57 被阅读0次

    第一部分:

          好,我们先讲第一部分,了解自身的局限性。我们把它称为“认命”,但这个认命可不是消极地接受命运安排,而是通过了解世界,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知道自身的局限性,也就是“知己知彼”中的知己。可以说,一个人对世界有多了解,知己的程度就有多深。

          比如,中国人病重时,很多人会要求医生全力抢救,还会说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如果这样也没能留住生命,就会抱怨医生不负责,医术不行。而美国人呢,他们大多数人会选择拔掉管子,请个神父祷告,然后顺其自然。难道你能说美国人的做法是消极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更客观。因为生命永远比医学要复杂,总有医学无法治愈的不治之症,不肯放弃治疗,不接受死亡,正是因为没有了解到生命的这一点,看似积极的求生背后,其实是无知。

          人和自然相比,实在太渺小了,我们能做到的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常说“听天命尽人事”。但这可不意味着悲观,而且要知道,有时候之所以悲观,正是因为太乐观了。比如说把什么事儿都想得特好,特顺利,结果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觉得一切都完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悲观是被信息放大的,因为从“信息论”上讲,越与众不同的说法,更容易被人相信,所以小道消息总是比官方消息传得快,特别是互联网发达的现在,更容易被误导,进而悲观起来,做事束手束脚的。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就让你撒开手脚大干一场,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告诉你,一定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儿,这样才不会轻易就被外界误导。比如说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题卡住了,是跳过还是非做出来不可呢?怎么选?很简单,这就要看你对自己的了解有多深了,是计算出错了,重算一遍就行了,还是思路错了,需要整体推翻重来呢。判断出了这点,自然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生活工作中,总有人觉得自己很牛,是业界大拿,但这恰恰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表现,他们的格局也就到这儿了。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清楚自己的局限性,才能知道自己缺少什么,需要补充什么,而这也是你提升格局的关键之处。

          好,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部分,提升格局需要放慢脚步。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但人却越来越忙,科学技术原本是帮我们减负的,但结果却正好相反,有人说,这是互联网影响的,但柏拉图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他也在抱怨,说文字会影响人类的思维。所以说,这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关键是我们自己得稳住内心,有了耐心,才会有更大的格局。

          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忙,是因为干了很多没价值的事,或者同时做好几件事,或者过于功利,反而欲速不达。像现在,人们都想速成,于是就有了很多“速成班”,比如语言培训班、心理培训班,甚至还有气质培训班等等,但是,任何知识的积累都需要时间,“速成”是根本达不到效果的,那结果要么重新再来,要么索性放弃,但实际上,时间已经被浪费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还是浮躁,耐不下心惹的祸。

          还有人为了多做事,放弃休息,很多公司也提倡周末加班。但这样真的好吗?有人对此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组青年搬运工,连续搬生铁4小时,结果勉强装了12.5吨。后来,同样是这组人,每搬26分钟,就休息4分钟,同样工作了4小时,却搬了47吨。这个例子就说明了休息的价值。

          事实上,休息远不是指体力的恢复,还给了思维改变和创新的机会。美国大学的教授工作7到10年之后,都会休息一段时间,有时候是半年,甚至更长,教授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去思考,而且这个思考是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比如牛顿,当初为了躲避瘟疫回家度假,在家里的苹果树下发呆,发现了“万有引力”。艺术家高更,到大溪地度假时,画出了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很忙的人看似一直在做事,其实是在进行低水平的重复,作者称他们是“积极的废人”,因为他们忙得连换个思路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只能简单重复过去,而结果就是和新时代、新事物脱钩。

          还有人的忙,是觉得要抓住机会。比如2017年、2018年的时候,因为区块链的虚拟货币泛滥,很多人认定这相当于20年前的互联网,为此押上全部身家,结果一败涂地。但实际上,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你想啊,如果区块链能改变世界,那就能持续几十年,如果区块链是一个必须马上抓住的机会,那它就不是新兴技术,而是末日技术。

          要知道,人类的进步是思想的进步,而思想是要通过思考获得的,想思考就需要慢下来。所以,作者认为,适度的放慢脚步才能有大格局。

          好,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但是,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放慢脚步的同时,就要求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但是怎么知道什么是该花时间的地方,什么时间不是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部分,学会选择,不要因小失大。

          在书里,作者提到了当初带他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做生意的张先生,当时,张先生的收入比作者高很多,还经常带他去高档饭店吃饭,一顿饭钱差不多是作者一个月的工资。于是,作者和他说,带他去吃饭不如把吃饭的钱给自己。但这个建议被张先生拒绝了,他很严肃地对作者说:我让你在这里吃饭,是要让你开眼界,以你的能力能达到这种水平,但如果把钱给你,你就会满足每月几百元,格局就太小了。这番话也点醒了作者,不要看重小利,凡事要往大了看。

          再比如金融巨子摩根,他在爱迪生还没发明灯泡前,就投资了爱迪生,不仅如此,他还投资了爱迪生的竞争对手特斯拉,以及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无线通讯的发明人马可尼。发现了没有,摩根的投资看中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产品,而是“电”这个产业。

          而大文豪马克·吐温呢,他同样做过“天使投资人”,但他投的是一家家出版公司,他只想通过投资来控制这些出版公司,结果他的投资全都打了水漂。

          作者还提醒到,做选择的时候,除了往大处看,还要注意影响力,有的人,虽然一辈子都在努力做事,精力、时间加在一起也没少花,但他们做的事产生的影响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如果你想建立大格局,就得舍掉这些“苍蝇肉”。

          有些美国的游戏工程师抱怨说,他们很辛苦,但每月的收入甚至还不到贫困线。其实,这已经是他们的合理报酬了,因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根本没人玩!他们所做的工作对游戏这个行业的影响几乎是零。而有一些游戏的设计者,他们设计的游戏一年有十几亿元收入,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巨大,他们的报酬自然也很高。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大学花十几年时间,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但还不如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杰夫·迪恩一篇论文的影响力大。还有,一万块广东产的手表,加在一起的价格也抵不上一块百达翡丽的手表。

          如果我们进行跟踪就会发现,杰夫·迪恩的论文和百达翡丽手表,与普通论文、普通手表的产出成本,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前者是寂寞很久之后的一次爆发,后者不过是量产而已。

          实际上,那个忍受寂寞的过程,就是建立格局的过程。想真正做好一件事,建立一个大的格局,都是需要积蓄和酿造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这要求你不要受眼前利益乃至失败的影响,不要因小失大,还要注意事情的影响力怎么样。

          好,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三部分内容。

    第四部分:

          接下来我们讲第四部分,稀缺才是硬道理。

          互联网的出现,给出了一个免费的规则,连一直希望用户购买软件的“微软”,也是靠免费在浏览器市场打败了当时一家独大的“网景公司”,随后,免费成了趋势。随着竞争加剧,当免费也没能获得预期效果时,有人甚至想到了倒贴的办法,2004年到2010年,“微软”在搜索上和谷歌竞争的方法,就是倒贴:用户每在微软搜索一次,就可以得到0.3元的变相奖励。但是,谷歌还是那个谷歌,而“微软”除了每年烧掉十几亿美元的市场推广费,市场占有率并没得到改善。

          其实,“微软”这个错误,很多企业都在犯,他们没意识到,支撑免费的是一些东西的稀缺,是这些稀缺使免费变得特别迷人,当这些东西不再稀缺,免费甚至倒贴都没有意义。

          比如很多公司都有免费的咖啡吧,里面有免费的咖啡和零食,刚推出的时候,总有人悄悄把咖啡和零食带回家,但是一般两个月后,就没人再这么做了,因为这些免费的东西始终摆在那儿,随时可以拿到,一点都不稀缺,自然也就没必要拿走了。

          再比如娱乐圈一出点什么消息,所有的媒体都跟进,但没有一家因此爆红,因为他们都是从不同角度重复同一事件,一点儿都不稀缺,就算免费也缺乏吸引力。

          从这就可以看出,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靠的不是免费,而是创造一种稀缺性,更重要的是,在创造稀缺的同时,还能帮你提升格局。那怎么创造稀缺呢?

          首先是时效性,直播永远比回放看的人多,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紧跟时效,晚了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人也一样,之所以要终身学习,就是要让自己永远跟着时代走,不落伍,才能成为有时效性的人才。

          还要个性化,要有你自身的特点。一个外科医生,除了会动手术,还能把医学原理通过视频形式通俗表达,他就会比单纯的外科医生受欢迎。

          第三是要有把事情说清楚的本事。比如现在,大家想读书,但很多书看不懂也看不下去,于是就有了“听书”,把晦涩的著作嚼碎了再喂给你,一下就击中了人们的需求点。一个产品出了之后,谁能将产品和受众之间最后的一百米打通,谁就能卖出东西。

          第四是增加粘性。如果是产品,服务好就是粘性的保证之一,大家都知道私立医院贵,但还是有人去,就是因为那里服务好。具体到人,你的本事要不断增长,经验不断叠加,随着产品升级,你的知识也升级。这种人,就算他所在的行当不吃香,但他也永远有人争抢,这就是他的稀缺性。

          一项事业,如果具备了这四点,它的布局一定是合理甚至完美的,而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格局自然也就得到提升了。

          好,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四部分内容。

    结语:

          说到这儿,《格局》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讲完了。来总结一下,我们分四个部分讲了怎么提升格局。首先要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其次,要适当的放慢脚步,留出思考的时间。第三,要学会选择,不要因小失大。第四,要让自己变得稀缺,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

          这个世界充满了机会,而你如果能认清自己,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我相信,机会就会属于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mp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