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在朋友圈里的我们

活在朋友圈里的我们

作者: 三和的秘密基地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10:13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发了一个朋友圈,收获一堆点赞。

    那个朋友圈拍的是自己公司开发的一款产品,我看着一个个点赞和评论,感觉自己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以前追过的妹子主动找我聊天了,有一个从来没有联系过亲戚知道我开公司后也主动打电话跟我说想来我公司看看,之前的公司老板,也会来找我探讨一些行业情况。

    好像自己真的就是公司的老板,好像有了产品就像是一个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

    之前有一段时间,爱上了做饭。

    研究一些烘焙,烤一些牛排,一些可乐鸡翅、油炸排骨等,总之看起来很有逼格的那种,做完后一定要拍个照片,菜凉了也没关系,但角度一定要选好,再选一张美美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

    看着一个个的点赞夸奖,好像自己就是一个懂生活有品质的人。总觉得那些女生没看上我,那是她们的损失。

    朋友圈里的我,看上去是那么的阳光正能量,会生活,有品质,还特么有事业。

    殊不知,我们公司只有三个人,我们开发的产品根本就没什么技术壁垒,只要懂点开发的人,分分钟都可以开发一个出来。而我的生活水平自从开公司以来也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上,远没有上班赚的工资多。

    做饭,也不要指望好吃了,能熟就不错。

    现在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活在朋友圈里,朋友圈里我们都是自己刻意塑造的那个美好的我们,比现实的我们更加的好看,更加的有钱,更加的有品质。

    前段时间,漫威首映,一堆人在凌晨刷着朋友圈。

    可事实上,我们身边真的有那么多的漫威迷吗?我猜肯定没有,排除那些真正喜欢漫威迷,我想大部分的人,可能连复仇者联盟的前三部的没看过,更何况漫威其他的英雄系列电影了。

    他们抢着凌晨去看电影,只是为了合群,只是为了在朋友圈发个照片,显示自己是个有追求,懂生活的人。

    就好像我不太理解,身边怎么又那么多的朋友喜欢张国荣,特别是4.1号的时候,一堆朋友圈在祭奠。其实要是没有这些祭奠的朋友圈,我还不知道张国荣叫哥哥。

    可是我发现这些发朋友圈的人大部分跟我同龄,有些甚至比我小好多岁。

    张国荣是2003年去世的,那时候我刚好12岁,在12岁之前,我的电影大部分是在中央6台出现的,零散,很多连电影名字都记不得了,除了一些比较熟悉的面孔,我根本不知道他们谁是谁。

    那些比我们大个十几二十岁的人如果祭奠下我可以理解,但跟我同龄和比我小的人,也有那么多人记得张国荣吗,即使记得,真的达到了必须每年在朋友圈祭奠的程度吗?

    所以,我只能说,追求哥哥,发带哥哥的朋友圈也是在展示一种有品质的生活,看起来比较高级。

    现在的我们,喜欢追求品质,把很多的钱花在一些奢侈品上,把自己装扮的很有品味,一身名牌包包,而实际上吃的是便宜的快餐,住的是黑暗又不通风的房子。

    我们习惯了在朋友圈伪装自己,喜欢把那个美好的自己展示在朋友圈里,追求美好当然没有错,但一直活在朋友圈里,却很容易迷失自己。

    我们会误以为,那个朋友圈里的我们,就是真实的我们。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不去切实的努力,就好像我们坚持去知识社群打卡,以为自己是个爱学习的人,每次加班到凌晨,以为自己就是个努力爱工作的人。

    实际上,知识社群打卡只能学到散乱的知识,加班到凌晨往往是因为自己工作效率不高。

    而真正成功的人是结果为导向,他们默默努力的前行着,他们不会去炫耀自己奋斗的过程是多么的努力,多么的艰辛,如果没有真正的成功,这些过程是徒劳又没什么实际效用的假象。

    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叫,“重视价值,忽略估值”。

    比如我们在某个大平台上班,像阿里腾讯这种,当我们借这个平台对别人说出自己在哪里上班时,会觉得特别的牛逼,你走出去跟别人谈判合作,也往往很容易成功。

    别人看上的不是你的厉害,而是你背后支撑的平台。

    但,当你离开这个平台,如果没有自己真正的实力,不能靠自己为别人带来价值,合作就没那么容易了,甚至连谈判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而朋友刻意圈塑造的我们,就像是一个估值,它是实际上是高于我们实力的。

    当浮华褪去,剩下的只是一地的鸡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在朋友圈里的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pd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