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句话对读小说也是一样。我们平日看小说都是在说主人公如何刻画的生动,故事情节如何的跌宕起伏引人入境,我们很后去探究小说背后的文化底蕴、作者写作的背景与作者自身文化修养对作品的影响。而《作者学养与乾嘉章回小说的精神世界》这本书就是从内行的角度对清朝乾隆嘉庆时期间的章回小说进行点评分析,从小说的人物、情节追溯作者的学养与当时社会思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5fa2ac4ec990bc5e.jpg)
《作者学养与乾嘉章回小说的精神世界》是国家社科结项成果。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读起来有点乏味,需要静下心来看,每天看一小段,还是满有收获的。《红楼梦》不只是爱情故事与家庭没落史,《绿野仙踪》不是外国小女孩勇闯奇幻世界的故事。还让我们知道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还有《儒林外史》《镜花缘》、《蟫史》《野叟曝言》等等,这些作品背后也暗含作者深厚的学养,对儒学为本的学术立场,以及医学、算学、水利等实学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
下面就以《红楼梦》为例,说说内行都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d23aecde1a2a15fd.jpg)
《红楼梦》里有一个故事情节:宝玉让晴雯送两条旧手帕给黛玉,晴雯很是不理解,宝玉没有多解释只是说:“你放心,他自然知道。”做为普通的我们自然会想到,这是他们这间的旧物,只是表示一下关系不一般的情分吧。可是书中是这样解说的。
那么,送手帕有何深意呢?明末以来曾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情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送手帕给情人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表达情思,“横也丝来竖也丝”的“丝”与情思的“思”谐音。第二,手帕要送给什么人?要送给“心知”,送给知己之人。可以说,这首情歌宜扬的爱情是知己之爱。
是不是很涨知识。一个小情节后包含了这么一个情歌在里面。这也许只有宝玉、黛玉这样看多“杂书”的人才知晓吧。也可看出曹雪芹写作的含蓄。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f1eb915d122d6f8c.jpg)
我们通常认为,宝玉是反封建礼教的。这种理解也是不全面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瑞侧身笑道:“老爷不在家,书房天天锁着的,爷可以不用下来罢了。”宝玉笑道:“虽锁着,也是要下来的。”这正是对孔孟之道,儒家的礼法的认同与恪守。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红楼梦》反的不是孔孟之道,儒家礼法的正道,而是那些为了礼而礼,为了道而道,做出表面文章,繁琐礼节只求表面风光的做法的反对。
……宝玉没有在“仪”上下功夫,但因为有着儒学元典所看重的敬、爱、恻隐、辞让等真诚感情,他其实反而更好地把握到了礼的实质。
与宝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丧家丧期间,贾珍、贾蓉父子虽在“仪”上做足了功夫,又是“从大门个便跪爬进来,至棺前稽颡泣血,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又是“在灵旁稽草枕块,恨苦居丧”,可是他们在国丧家丧之时不忘淫乱,这是明显的非礼行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9e38c0adf9d602ac.jpg)
从《作者学养与乾嘉章回小说的精神世界》中我们可以得出乾嘉时期的小说名篇都是对传统文化重新解读,通过小说把各家思想变成可视可感的风度、气质、情怀、操守、人格特征、生活方式,把那抽象的思想得到感性显现,由此也可知,这些作家是多么的了不起,作者的学养水平也决定的作品的高度。如今的作家手与应该从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来提升作品的水平。而不是单纯从写作技巧也故事情节入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