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困扰我们并且引发情绪的事,即使当下解决了,在下一次遇见同样的境况,还是会陷入到这个循环中。可是,往往我们并不清楚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次又一次陷入到这个怪圈,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但是,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怪圈,其实就是觉察的开始。
想要改变,首先要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开始感到不顺利的时候,事事仿佛都在和自己作对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底是谁的问题,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样的觉察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还有对周遭的环境,甚至可以考虑的远一些,对过去的事件做一些回顾和经验的总结。
当梳理过去的事件和经验的时候,觉察开始变得游动起来。过去的事情会让我们发现,当我们出于本能去做事情的时候,很多事情的结果却往往是相似的,而这些相似的结果,恰好正是改变的突破口。说简单一些,当这些结果带给我们困扰的时候,改变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不过反其道而行之,并非易事。
毕竟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遇到的人事,享受过的欢喜,感受过的痛苦才造就了今天的我们,这是不能磨灭也不能忽略的。所以,改变在觉察之后,也在觉察之中。改变自己,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是要跨出舒适圈的问题。
觉察包括发觉和观察,可以说是发觉后观察他人或者榜样的行为,也可以说是观察他人的行为后,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或者觉察到自己的认知其实是正确的,这个先后顺序是可以调整且也是循序渐进的。改变的目标和方式就需要详细的计划和方案。层层的递进以及每一阶段的反思,一点点渗透到觉察中。
当迈出改变第一步时,不仅仅是要慎重,更需要的是勇气。有些人有人支持,有些人没有人支持,那么自己需要成长为自己的支持。改变看似改变行为,其实是要改变认知,而改变认知相当于重新建立对于事物的优点和缺点全部要重新评估,如若往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改变是欣喜的且越来越有自信的;但如若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则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再去改变。
比如在工作中,觉察到很多工作无法拒绝或者无法推脱的时候,以每一步的第3)点为例:
第一步就开始觉察自己的工作状态及他人的工作状态。1)评估大家的工作量;2)工作量相似的情况下,评估自己的工作速度或者工作方法;3)工作量不同的情况下,评估自己为什么接受了很多工作;4)……
第二步觉察自己的状态。1)工作方法能不能调整,工作设备能不能更新;2)是自己的工作状态还是和他人合作的状态;3)自己接受的额外工作是必须的还是不好意思拒绝的结果;4)……
第三步根据评估做出改变的方案。1)强权下不能拒绝;2)自己不好意思拒绝;3)想要表现,不想拒绝;4)……
第四步根据改变的同时也要继续觉察。1)不想拒绝就要接受,调整心态;2)不想拒绝,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3)原来不想拒绝,现在不知道怎么拒绝;4)……
一边觉察一边改变,随时调整改变计划。
第一步很重要,改变也很漫长,但结果一定很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