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公众号,看见昨天视觉志头条转发了那篇在朋友圈迅速获得10万+的文章《“我想看她会不会流产”熊孩子猛推孕妇被暴打:你不教育孩子,总会有人替你教育他》。
视觉志的转发丝毫没有影响这篇文章的热度,依然是10万+。
看到这一个个10万+,我的心一阵发凉,甚至感到恐惧——为了个10万+,他们竟然会用那么恶毒的语言咒孩子,这是一种何其恶毒的用心。
1
下面是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我特意把她的观点放到上面,下面是我给她的回答!
“熊孩子不打不长记性!”
您TM是天天被你爸妈打大的?
“他们的恶,有时候可以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
您TM小时候闹个脾气,就叫恶?
“他们的恶,有时候却严重到已经接近‘犯罪’了”
犯罪就是犯罪,什么叫接近?您TM接近一个给我看看?
“身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甚至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无心之失’,而是昭然若揭的坏!!!”
您TM是天天生活在地狱里吗?还数不胜数,别以为看一两条知乎文,就觉得全世界都是脏的,您那么清高,您请起飞,地球配不上您的清高。
稍微提醒您一下,新闻之所以叫新闻,是因为这些事件都是个例,个例,个例,几乎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也不可能“数不胜数”。您天天早上便秘迟到只能成了同事们的笑料,成不了新闻。
“熊孩子的恶意比任何恶意都可怕,从小恶到大恶,只有一步之遥;从熊孩子到杀人犯,也只有一线之隔。”
您TM先告诉我“任何恶意”是什么样的恶意?是你爸妈教你的,要把孩子和杀人犯拿来作对比? 奉劝您一句,别让你的心天天生活在阴雨天,适当出门照照太阳。
您TM告诉我一下,什么叫一步之遥,是扯着蛋的那种还是您唯唯诺诺的小碎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父母教得好,这世界上根本不会有熊孩子!”
您的父母真高尚,我跪下给您父母磕一个。
“熊孩子与杀人犯之间,只是隔着家长而已。”
您是TM天天躲在你爸妈后面,隔着家长长大的?我说为什么您的心这么阴暗,敢情您天天生活在爸妈的阴影里?
我TM不明白,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竟然认同用杀人犯与熊孩子划等号?
恶和坏,难道不是形容当年烧杀抢夺的日本鬼子和破坏我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政权的人吗?
如果说,现在只能靠诅咒来警醒世人的话,这个世界就太没希望啦。
好在,这些人只是生活在网络里。
但也请记住,不管是不是在网络里,你的话有多恶毒,你的心就有多肮脏。
2
这篇文章的起因源自一个知乎问答“捣毁一个熊孩子有多困难?”
这是当时那位作者的回答:
先看看绿色划线部分,左手拖把杆,右手擀面杖,还左右开弓,从餐厅打到客厅再打到门厅跪下,再踹了N脚踢出门。
且不论这一连串的功夫表演有多弱鸡(按照作者描述,那个熊孩子只是背肿了,膝盖青了),就是这拿着家伙什打人不过瘾,还连踹N脚,是不是很符合那篇文章里,“接近犯罪”,“从小恶到大恶,只有一步之遥”,“到杀人犯,只有一线之隔”的熊孩子的标准?
按照她的叙述,她妈只是象征性的拦了拦,他哥还奖励了他两千元的耳机,让她明白了一个所谓的真理“熊孩子就要以暴制暴,打到你老实。”
好嘞,多么好的妈和哥,您一家人高兴就成。
再看看这个事儿的后续:
这里面出场的角色有,亲戚、熊孩子亲爸、哥嫂弟、爸妈、小侄女、姑、熊孩子、我。
哥嫂,“干得好干得漂亮给你啪啪鼓掌”
爸妈,“小孩子的事情我们可不管“
弟弟,“打人不叫上我我们还是不是双胞胎”
……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能够照着那篇文章对号入座啦?
那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我们竟然亲眼看到,他们在毁掉一个熊孩子的同时,亲手塑造了另一个更恶的熊孩子。
我们竟然亲眼看到,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怎么被身边最亲近的人嫌弃、侮辱甚至于“大义灭亲”,他该是怎样恐慌无助的心情?
我们竟然亲眼看到,27240人赞同这个事情的发生。
一个代表所谓“正义”的熊孩子暴打一个犯了“滔天大罪”的熊孩子,就必须要站“正义”的熊孩子的队?
好吧,你们都是美少女战士,你们都代表“正义”。
3
这件事中,让我感到最奇葩的是当作头条转发这篇文章,号称粉丝上千万只生产正能量的的那个公众号。
之前,他们的《偷拍照》、《谢谢你爱我》赚足了人们的同情心。这个号的主编在分享经验的时候这么说:
那我请问赵大主编,三观端正的贵号,为什么要头条转发这篇恶毒的文章?难道你们的温暖不只走心,还会滴血吗?
好吧,你们的正能量真奇葩。
4
看着那篇文章评论里,各种拍手称快,我一点高兴不起来。
我记得小时候调皮拿大人的钱,被外人说成是长大迟早当小偷坐监狱的贼娃子。可我奶奶从来没有因为这事儿打过我,也没骂过我,反而会对骂回去,让那些人不得好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但没坐监狱还当了好多年记者为别人打抱不平。
那么我是不是应该感谢我奶奶当年不懂什么叫“大义灭亲”?
我记得小时候做了错事,跟同学打架,老师都是叫家长来批评教育,而不是把我放到班里让大家评头论足。老师把这种行为叫做保护孩子。
我记得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杨红樱的《淘气马小跳》里熊孩子犯错都是需要用爱来感化的。
为什么现在,我们非得把熊孩子钉到耻辱柱上,把他们预设为杀人犯?
有人说,那篇文章是为了预防这些熊孩子成为杀人犯!
好,如果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可以把犯罪灭杀在萌芽状态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话,我推荐他们看看斯皮尔伯格拍的科幻片《少数派报告》:未来是可以预知的,而罪犯在实施犯罪前就已受到了惩罚。
在这个世界里,“你有可能不会危害社会,但是他们为了安定,把你排除到边缘。”
这是我们想要的美好世界吗?
既然无罪推定已成为人类的共识,那就请不要把熊孩子等同于杀人犯。
当预先把恶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后面所有的善都充满了恶毒。
我宁愿我的孩子生活在善意的人为编造的童话世界里慢慢长大,也不愿意她生活在你们口中的现实里担惊受怕。
我有良知。
我必须保护我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