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玉霞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一一三毛
一直很喜欢三毛的诗,读她的诗会让你有一种惊叹,一种灵动,一种浪漫,一种突如其来,一种让人无法言说的感慨,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
今天第一次读朱云乔写的《三毛传》,便被深深吸引,这本书是老公买来送我的。他知道我喜欢读书,喜欢三毛,便悄悄买来,在生日时送给我,准备给我一个惊喜。我的确欣喜万分,知我者林哥也,这是我收到的最贴心的生日礼物。
做为一个女人,一个即将五零的女人,喜欢书这件礼物,有点奇怪。其实,不是我不爱穿新衣服,是我讨厌去挑选,去比较哪件适合我;不是我不爱戴首饰,是我讨厌去逛金店,去试戴哪款漂亮时尚;不是我不爱打扮,是我讨厌化妆,嫌化妆浪费时间,有点时间不如读书写文章自己更愉悦。
《三毛传》全书共十章,读了前两章,我感悟如下。
三毛从小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行为异于常人,特立独行。
三毛是在1943年3月26日出生在重庆的黄角桠的。那时在黄角桠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黄角桠,黄角桠,黄角桠下有个家。生个儿子会打仗,生个女儿写文章。”陈嗣庆的儿子并不是很会打仗,但他们在这早春三月生下来的女儿倒真的很会写文章。
三毛的父亲渴望战火可以熄灭,硝烟可以散去,于是取名时将“平”嵌刻在女儿的名字中,叫“陈懋平”。
对于父亲赐予的这个名字,幼小的三毛并不买帐,在她三岁学习写名字时,总是省去笔画繁锁的“懋”字,直接写成“陈平”。父亲无奈,索性改名陈平。“三岁看老”这句俗语用在三毛身上再合适不过。
她还喜欢到坟场玩,一个小姑娘安静地在坟场玩泥巴,是不是有点怪异?咱们大人走过坟场都汗毛倒竖,别说小孩了,一呆就是一天。你想想,四处静静的,太阳温柔地照着,时有清风拂过,常有乌鸦哇哇怪叫,嗓音嘶哑,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独自呆在那,或玩耍,或发呆。
她喜欢拾荒,喜欢垃圾场,喜欢捡破烂。她沐浴在暖人的阳光下,走路东张西望,仿佛这路上有她看不尽的风景。她能拾起每一个路人遗落的,闪闪发光的物件,那物件可以是一件佩饰,可以是一段回忆,可以是一份情感,可以是一个故事……
那些东西,都是许多路人视而不见,甚至未曾见到过的东西。她六岁时,作文要求写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在文中写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把那些蒙尘的物件一一拾起……
她喜欢木制的东西,一段废弃的树根,一个普通的树墩,在她眼中,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精美绝伦。
而她的这些行为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不被人理解的。而在她看来,她就是个收藏家,她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东西。她收藏的每一件物品,她都能讲出它的来源,每一件东西,都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故事,那些故事不是用金钱能够买到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岁月的沉淀和洗礼。
你瞧,天才少女三毛行事就是这样独特,这样出乎人意料,这样与众不同,这样令人瞩目,这样……
不禁想起昨天给孩子开高三家长时,遇到别班一位家长也谈到这么一位特别的班主任。他在别班积极排练大合唱时,真诚地问自己班孩子们是否想去,孩子们表示不愿意去,想多学习会。他果断决定不去排练,到时直接上场,手拿歌词,主动承包了最后一名,无怨无悔。为了高三孩子们能安心学习,他宣布不参加一切孩子们认为无效的活动,哪怕被扣奖金。
为了孩子们能缓解高考压力,他骑着电动车,陪孩子们每天跑五千米。孩子们没有辜负默默奉献的班主任,他们奋发拼搏,他们刻苦钻研,每次考试,他们班全年级第一。欣赏这样的老师,正是他的个性独特,正是他的自我牺牲培养出了一批有主见的孩子,培养出了一批有志向,有潜力,能分清轻重,懂感恩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