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芒种!
2024年6月5日12时9分,芒种节气至。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芒种节气,栀子花开,麦黄梅熟。芒种的到来,标志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44316/419fbb765f3683b4.png)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芒属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忙着种”是农民在播种,预示着忙碌的田间生活开始了。
芒种三不兴,田丰财不停
每一个节气的每一个讲究,都是老祖宗农耕文明的智慧体现。就比如说,民间有“芒种三不兴,田丰财不停”。
如果芒种时节,遇到了这三件事儿,那便预示着这一年当中的收成, 不会太好。
“雨不兴”
民间有“芒种无雨,山头无望”的俗语。
芒种无雨,人们希望芒种能够是一个大大的晴天。
老祖宗说“芒种雨,百姓苦,芒种须晴明”的说法,这句俗语,便与“芒种三不兴”所言的“雨不兴”相同。
芒种无雨,能够让作物享受到充足的阳光,等到农作物收割的季节,才会有一个大丰收!
“北风不兴”
老祖宗认为,芒种时节是最忌讳刮风的。
很多地方北风一起,漫天的灰尘遮天蔽日,空气中都是灰尘,人们自然非常不喜欢。
同样,农作物也不喜欢芒种刮风,因为呼呼的北风会将农作物刮倒。
同样,民间有“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的说法。
意思是,如果刮起了北风,就预示着有旱情出现,没有雨水的灌溉,田地中正在疯长的青苗便会因缺水而干涸死亡。
“雷不兴”
老祖宗认为,芒种打雷是不祥的预兆。
民间有“芒种打雷是旱年”,还有“芒种怕雷公”等等的说法。
老祖宗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总结出来了这样的经验,认为芒种打雷,是会影响到今年的收成的。
但是,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地方认为芒种打雷是件好事儿,比如说,民间有“雷打芒种,稻子好种”、“芒种闻雷美自然”等等。
芒种节气被古人划分为: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 一候螳螂生
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 二候鵙始鸣
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芒种时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时间最忙的时候莫过于“夏收”、“夏种”、“夏管”这“三夏”,芒种就处于这段时期。
再加上此时,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入夏,气温升高,因此芒种的习俗,也多与农忙、消夏有关。
芒种习俗里名气最大的,便要属至今尚存的“青梅煮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但酸涩滋味却令人难以入口,于是妇孺孩童将采摘的青梅进行清洗,再加水烹煮至酸味尽除。
煮熟的青梅或是入缸加糖腌渍,或是投入黄酒中煮制。
比如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与曹操,“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从唐朝开始,百姓们逐渐自发组织起名为“安苗仪式”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这一习俗到清朝道光年间时达到鼎盛。
在芒种当天,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喜乐平安。
古人相信有花神管理人间百花,花神在春季下凡安排百花开放,过了芒种以后,人间进入暑天会越来越热,不适合花朵开放。
所以花神就在芒种这天回天庭,百姓就要在这一天为花神饯别,以感谢花神对人间的眷顾,期待明年再会。
芒种时节,气候闷热潮湿,各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变大。天气湿热加重,养生重在防范暑热、湿气入侵。
- 第一件事:不能洗冷水澡
芒种节气到来之后,多地温度达到了35度以上,不少人想通过洗冷水澡来降温。
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皮肤刚从高温的环境下,突然接触到冷水,会导致皮肤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
这种情况下,轻则会导致感冒,严重的情况下,会由于突然的应激而晕倒。
- 第二件事:不吃隔夜饭
芒种过后,由于温度较高,也不建议吃隔夜饭。
高温的环境下,饭菜很容易坏掉,第二天吃隔夜饭的时候,由于吃坏掉的饭菜,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肚子疼。
轻则可能吃点药就好了,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夏天到了,做饭的时候少做一些,尽量一顿吃完,不留剩菜。
- 第三件事:不熬夜
芒种到来之后,天气炎热,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会导致人的心脏负荷逐渐加重。
在这期间,要注意正常的作息,一定要少熬夜,可以养心肺。
尤其是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应该注意不能熬夜。
芒种前后,天气炎热,容易上火;而且雨水渐多,这个时候,人体更容易被湿邪侵袭,中暑、胃肠疾病也极易发生。此时养生,需要清暑祛湿。
- 姜枣茶
材料:去核的红枣6颗,枸杞一把,花椒10颗,不去皮的生姜4片。
做法:将红枣切碎,与其他原料一同冷水下锅,煮成淡红色即可。
作用:红枣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可缓解脾胃虚弱,困顿乏力,但是红枣含糖量高,糖高者少吃;生姜可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寒气与病菌;枸杞则能调节血脂。夏季喝姜枣茶不仅能健胃排湿,还能养血补气。
- 薏仁红豆汤
材料:薏米、红豆各一把,红枣5颗。
做法:将红豆和薏米浸泡一夜,泡好的红豆薏米同水一起倒入锅中煮制,煮开后加入红枣,改为小火,煮到红豆开花即可。
作用:红豆性温热,有祛湿的效果,薏米则有健脾利湿、美白淡斑的作用,一同饮用对身体大有益处。切记不可加入大米,大米是湿性的,不宜加入此汤。
芒种至!愿你种下希望,收获幸福!
心乱,一切乱。总会有人说你好,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
无须看别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讨好别人,那样会使自己活得更累。当有人对你施不敬的言语,请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起烦恼。
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心静,一切安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44316/b117a637f6600dfd.png)
384年前的今天,《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诞辰。
1640年6月5日,蒲松龄生于济南府淄川,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从20岁起开始收集素材,40岁时完成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蒲松龄堪称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之圣手,其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44316/9f83684544538288.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