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农村流行有一种传统的为动物施行阉割的“手艺”。这种绝育术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叫法。对雄性动物施术称为骟、择(zhāi)、捶,对雌性施术谓之劁。如骟马、捶牛(oū)、劁猪、择羊、阉鸡。
多少年多少辈以来,劁猪择羊捶牛在农村都比较盛行。阉鸡,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则较为常见。那时,乡人饲养几只鸡算是较为可观的家庭副业,支撑着平时生活所需的油盐酱醋的开支。为让公鸡长膘,不再到处沾花惹草轧蛋交配,就请人把它阉了。有的人家还尝试让阉过的公鸡抱窝带小鸡。
自从农村有了自行车以后,从事动物阉割的手艺人也开始骑着车子走乡串户。他们有一个特殊的“行头”:自行车的车把中间,竖立一个用铁丝弹簧做成的“Y”形状、一边夹着一缕长长的白马尾的招牌,车子后架上挂着捶牛的木槌和麻纰子。按照行规,车前挂白马尾的为祖传手艺、门里出师,而把马尾染成红色的则是“半路出家”拜师学成的。在他们的衣襟下,很显眼的滴流着一个系在腰带上用真皮缝制做工十分讲究的劁包,里边别着大大小小锋利的劁刀及钢针缝线。一进村一边打着车铃,一边吆喝着:有劁猪择羊捶牛的没有?一直到实行责任制以后四五年的时间里,这种吆喝声还在持续不断。
现在,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外出打工的多了,饲养家畜家禽的农户少了,原来役用性的家畜都成了肉食性的了。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中,动物阉割不再那么必要,这种技艺濒临灭绝消失也是自然的,它将成为民间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