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玉米糊对于年轻一代,已经很遥远了。可在我老家,老一辈人对它还是情有独钟,我虽然不老,也算是最痴情的一个。假如有人问我什么食物最好吃,我依然毫不犹豫告诉你是玉米糊。每次回去,照样每天一顿玉米糊,吃得我肚滚腰圆,吃到撑住了才算完事。
老家地处浙皖交界的山区,主产的粮食除了黄豆就是玉米,水稻只能在山脚处少量种植一些。正所谓靠山吃山。因此家里除了大米当主粮外,玉米当之无愧是主食。
小时侯,村里面家家户户早晨都烧玉米糊,如果有人说不喜欢吃,那是要遭埋汰的。长辈会觉得庄稼人吃玉米糊天经地义,何况不宽裕的家境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奢望。于是那些不喜欢吃的人只能在挨骂后,无奈地端碗多夹些菜和着玉米糊艰难吃下去。
烧玉米糊的原料以土种的为佳。只是如今大家为了追求产量,都改种杂交玉米,想吃土玉米糊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土种玉米因为生长周期比较长,成长过程中吸收营养成分更多,淀粉也会更充足。
玉米下种一般在立夏节气前后,收玉米要等秋分节气。猪粪牛粪这样的农家肥作肥料,使得玉米成长得特别饱满,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污染食品。
玉米收回来后,需要抠玉米粒,这时乡亲们会一起帮忙。大家边唠着嗑,不知不觉中就把玉米粒抠好了。晒干后第一件事就是上磨磨新玉米粉。石磨由牛拉着,人在牛背后跟着转圈。磨粉时需不断地往磨眼里添玉米,随着磨盘转动,磨里传来吱吱吱玉米磨碎的声音,黄橙橙的细细的玉米粉就从磨盘间溢出来堆放在托盘上,积到一定时候,需要把磨出来的玉米粉过筛,筛上粗的部分继续磨,直至全部磨细为止。磨出的玉米粉有两个用途,一个用于摊玉米粿,摊好的粿放在火上烤脆了,吃起来,香中带甜,绝对是一道馋死人的美味。
烧玉米糊的过程并不难,只是需要经验,不会烧的人,到最后全是一团团没搅开的玉米团,吃进嘴里,像是饭粒里参进了石子,让人少了兴致。有经验的人会在水还没烧开时,就慢慢少量撒下玉米粉,另一只手拿着用竹削成的长竹筷顺着一个方向转圈搅动水,随着不断加入玉米粉,锅里的玉米糊慢慢由稀变稠,这时要注意,一定要把握好玉米粉的量,否则要么太稀要么太稠,吃起来都会少了味道。玉米粉放够之后,还要继续转动竹筷多搅动玉米糊,同时调小火力,以免烧焦玉米糊。大约继续再烧五分钟左右,一顿可口的玉米糊便大功告成。吃玉米糊要趁热,冷掉的玉米糊硬邦邦的吃起来会没味道。
吃玉米糊同样是个技术活,不会吃的一般会乱搅一气,筷子在碗里东挑西挑,玉米糊被挑出了水,就变得越来越稀,以致吃到后来,根本没法动筷子,只剩下拿碗喝了。会吃的,会从碗边开始一点一点往中间吃,那样即不会烫嘴又不会把玉米糊捣稀。吃到最后,连碗也干干净净的,不粘一点玉米糊。
说起玉米糊,我吃第一碗基本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只顾着吃,没空去理会什么味道,等吃第二碗,嘴巴里味道就慢慢出来了,带着丝丝爽滑,柔软而又绵延的韧性。以及玉米淀粉特有的甜味,一直挑逗着我的味蕾。那样的味道,感觉实在好级了。
随着远离家乡,加上老家如今到处种植山核桃树,原来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全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核桃树林。吃玉米糊的机会愈来愈少了,所幸亲朋好友知道我爱吃,总想方设法弄些给我尝尝鲜。让我每次回去都能解馋,那种感觉特别好。
9.26
44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