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日都要挨到最后一刻才更文,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新习惯。
似乎,脑细胞也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以至于每每都要在最后一刻才能找到当日可写的素材。
就连那几不可察的灵感,也每每在白日的时候掩藏起身形,在暗处悄悄地候着不露面,只等到最后一刻才出其不意地闪现一下微弱的荧光,让我在刹那微光的指引下约略找到下一步大致的落脚之处。
也正是因为此,眼看着将要过了更文时限而草草收篇的情况就会时不时地出现,倾吐不快不能尽兴的憋闷感觉自是有的,那种打断了文思,不能就着文势将自己的思考与心思尽可能延展,开阔的惋惜,才是最甚。那种感觉,就如不小心错失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一样。而且,倘若真是不小心,那么尚可原谅。而这种懒散拖拉导致的错过,足以让人悔——这世间最难受的滋味。
我想我是敏感的,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并且已经纵容着它进入我的潜意识,并且开始影响我的行为。
我也能够很细腻地捕捉到它给我带来的哪怕细微的心理情感的变化。
我想我又是愚钝的。每日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却很少有能够信手拈来作为自己写作素材的东西,我想这应该不是信息本身没有可写的价值。
而且,任由不好的习惯攻城略地,却放任自流,无所作为。
问题在我自己。
如果说这其中还有那么一点点值得欣慰的地方,可能就是由于对外界信息的迟钝,对自我约束的过分宽宥,使得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体现在文字上,就是能够把笔下的很多内容都表现得更加绵长,细腻。
没办法,尽可能地用心雕琢,也算是对原料不足的某种补偿吧。
或者说,当向外拓展无力时,转而向内深入,也权当是迈向精进的一条小路吧。
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自己在前进,可能前进的步伐很小,前进的速度很慢,但我知道自己没有止步不前。
当然,如果在前进的过程中,我能将每日前行的时间提前,能够约束自己努力做更好的自己,那就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