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妈
来源丨美妈讲绘本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正对应的是:
3岁时,你可以看到一个孩子长大后的心理与性格雏形;7岁时,你可以看到一个孩子未来成就的高低。
人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而人的观点、立场、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是在0-7岁分阶段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会重点发展某一个能力,所以0-7岁是孩子的关键期。
这7年,家长的陪伴和引导极其重要。
拍过电影007的英国大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曾用了50年的时间,拍摄了一部非常牛的纪录片,记录了14位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经历,默默追问决定人生的答案。
每一集影片的开头都有一句话:
“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纪录片里有一个叫Paul的孩子,小时候他住在一个没人管的寄宿学校,那时少挨打,不要被老师罚站就是他的梦想。在缺少陪伴和引导的童年里,他整个人都是忧伤和无助的。
成年后的他虽然找了很多工作,却频繁失业。到了晚年,他只能在妻子帮工的养老院做一个小小的修理工。
相反,就读私立学校的安德鲁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7岁时已经开始看《金融报》,从那时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上哪个高级中学,读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这样的人物。
长大后,他确实成为了一位著名律师。
从这部纪录片里普通英国人成长的人生中,我们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而他们的人生也在印证一个道理:幼时的家庭影响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难以磨灭的。我们不能否认,除去孩子自身的努力,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也有人在带孩子的时候说,孩子这么小,你对他好,他也记不住。
但是,记不住不等于没发生。往往就是看似混沌,记忆空白的那几年,却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
就像片中一位主人公在他56岁时与大家共勉的一句话:
“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很重要。”
蒙台梭利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她发现了:“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
她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为什么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敏感期?
其一,敏感期很短暂,在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这个时期过去后,不会再出现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探索学习的欲望;
其二,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能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
其三,如果我们对任何一个敏感期进行压抑,都会成为孩子性格成长发育中的缺陷,甚至演变成人性弱点。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他的心灵以及人格的发展。
而孩子成长的31个敏感期,几乎全部都是在7岁前形成的。
(↓以下内容可上下滑动查看)
0-3个月 光感敏感期
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对光非常敏感,需要适应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差异。
建议:生活中也要顺应自然光线变化,白天拉开窗帘,晚上关灯睡觉。可以多给宝宝看黑白图。
4-7个月 味觉敏感期
特点:口腔可以感知到甜、咸、酸等味觉。
建议:添加辅食时,注意饮食上保护好宝宝的味觉敏感度。
4-12个月 口腔敏感期
特点:喜欢吃手指,塞东西到嘴巴尝试感觉。
建议:提供干净卫生的东西,但不要阻止宝宝这种行为。
6-12个月 手臂发育敏感期
特点:喜欢扔东西,这是最早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
建议:做好引导,不要强制阻止和管制。
1-3岁 大肌肉发育敏感期;小肌肉发育敏感期
特点:喜欢扶、站、努力行走。
建议:这个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一起多做游戏互动,熟悉更多的肢体动作,增进亲子关系,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同时精细动作的锻炼,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增长智力。
1.5-4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特点:孩子会去捕捉细节,做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把掉落的叶子不停往花盆放,看猫咪可以看上好久。
建议:这段时间正是培养孩子带着疑问和想法认知世界,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
1.5-2.5岁 语言第一敏感期
特点:开始咿呀学说话,模仿大人说话。
建议:多和他说话、讲故事,引导他表达自我感受和与人交往,注意自身的吐字发音和用语。
1.5-3岁 自我意识敏感期
特点:区分“我的”和“你的”,开始学会说“不”,开始打人、要人和模仿他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
建议:当孩子打咬人时,适当制止,不要打骂回去。对于孩子有时候说出的“打你”的话,不要和孩子较劲和说教,保护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发展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这将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2.5-4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
特点: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参与群体活动。
建议:引导他们和别的孩子接触,让他们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这样有利于他们往后自律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3-4岁 空间敏感期;色彩敏感期;动手敏感期;占有敏感期
特点:喜欢钻箱子、搭高;喜欢不同颜色的画笔,对生活中出现的颜色兴趣感强烈;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进行剪、贴、涂等精细化操作;喜欢支配自己的所属物,开始学会交换物品。
建议:提供形状立体感强的玩具,帮助学习几何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提供多彩的颜料,和孩子一起涂鸦。提供孩子所需材料,尽量不打扰他们做手工,锻炼手眼以及肌肉协调能力。尊重孩子的空间和意愿,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4岁 执拗敏感期
特点: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
建议:可能来源于孩子的秩序感,家长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关照,学一些安抚的技巧,满足他们心理的秩序感。
3-5岁 逻辑思维敏感期
特点:变身“十万个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建议:准备一套百科全书,耐心给孩子解答,和他们进行对话,并引导他们思考,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5-4.5岁 追求完美敏感期
特点:吃的水果不能有斑点,扣子不能扣错,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里等等。
建议:尊重孩子,不要把问题扩大化,过分在意会不会形成洁癖等想法,做到在什么时间针对什么事。
3-5岁 诅咒敏感期
特点:出现不文明甚至可怕的言辞,比如“打死你”。这是因为他们开始从家长不同的情绪反应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建议:忽略、淡化,适当引导,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4-5岁 打听出生敏感期
特点:开始询问自己的出生,我从哪里来?
建议: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可以结合相关科学的绘本给孩子讲解。
4-5岁 身份确认敏感期;性别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
特点:开始崇拜偶像,比如冰雪奇缘的艾莎公主;开始有男孩女孩的概念,比如辨认厕所;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会挑选相同情趣的小伙伴;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再是“爱上”一个小伙伴。
建议: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勇气和智慧;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最重要的是注意言传身教。
4-7岁 数学概念敏感期;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特点:喜欢问这是几点,几个?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涂鸦,跟着音乐节拍扭动身体。
建议: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针对性地买一些数字类型的玩具和绘本,锻炼记忆能力。给孩子提供环境发展自己绘画跳舞的爱好。
5-7岁 延续婚姻敏感期;审美敏感期;认字敏感期
特点:选择伙伴的倾向性明显,开始知道相爱的人才能结婚;对自己的形象有要求,女孩开始对衣着和服饰兴趣浓厚;对字体结构和大致印象。
建议:对孩子在审美上的事物给予肯定,多多选择适合的绘本陪伴阅读,认自己的名字。
6-7岁 社会性兴趣发展敏感期;数学逻辑敏感期;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特点: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对自然探索兴趣浓厚。
建议: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包括公益性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蒙特梭利的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多走进自然,创造观察自然的机会。
6-9岁 文化敏感期
特点: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建议: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到全世界。
因此,在0-7岁如此多的敏感期的交覆下,家长应该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行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机会。
0-7岁还是孩子和父母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重要阶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个“爱”,就是指依恋关系。
孩子的童年成长、快乐经历和带领他们走出成长困惑的过程中,父母都将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果没有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孩子在后续成长过程中就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的管教和指引。反而,他们会充满反抗和敌对的情绪。
现在网上不乏有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新闻,而这些青少年多是一些留守儿童,或者是和父母关系紧张的人群。
究极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和父母建立完整的依恋关系。缺爱的孩子,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富足,很容易在青春期出现严重叛逆行为,偏执甚至走极端。
其实,陪伴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只要你给予他爱,他就会回馈给你爱,只要你教给他善良、感恩和温暖,他就会成为一个善解人意又阳光向上的人。
在孩子漫长又短暂的童年里,他们的行为习惯在快速成形,心理变化剧烈无比。
他们从婴儿期走到幼儿期,再进入青春期。从家庭走入学校,再走向社会,这其中的挑战无处不在。
在这条成长的路上,父母的有效陪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