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两个多小时的高铁路程,就用报刊杂志来打发时间吧。
没有想到快要消失的卖报亭在首都的大街上竟然还能看到,大致扫了一眼,我发现很多市面上流行的杂志还能看到,《青年文摘》、《读者》,作家文摘、南方周末等报刊这些名气大的作品承载还在存在。
一口气就买了好几份。
报纸本来都差不多快消失了,作为一个号称天天写字的写手来说,看到文字相关的东西还是比较亲切的。
一份报纸五元钱,也不算便宜,但是既然能够存在到现在,说明还是有生命力的,这让人很欣喜。
我大概有十多年没有买过报刊了,前几天听说各个汽车站都快没有了,因为现在大家私家车太多,长途有高铁火车,短途有各种打车渠道,汽车站就越来越没有消费了。
现在自媒体也太多了,比如我这个写手,每天写一点,竟然也当成一件事情来做下去,不管写得如何,阅读量如何,我都喜欢写下去,也倒不是特别为了什么目的,就是觉得每天写上千字,把自己所学所见所悟感,和大家分享一下,心里踏实多了,也觉得算是有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习惯我是打算坚持到最后一口气的,真的不知道写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至少是给生活又添了一份期待与希望不是?
我们不断地给生活添加新的希望,生活不就充满希望与期待吗?
打开作家文摘,里面都是讲读书与写作的事情,如果放在之前,我倒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这一次竟然很开心地看下去,这里都是大家在读书写作上感受,都是名家,都是大半生,一生把读书写作当成事业来做,这本身就给人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读别人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是因为这样,我才支持分享自己的感受,也算是一种相到促进进步吧。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自得古人书法。”讲的大意就是,古人练习写字,并不是都从临摹开始,也有认真观察揣摩名家作品,把神意领会后,不自觉得就融入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让我也很受益。
比如,现在看别人的文章,看电视剧情的发展,我会根据别人文章叙事的先后顺序来调整自己以后写作的习惯,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实践吧。
对于写字,可以从抄书开始,如果有些书看不进去,那就认真抄书开始,也是有收获的。
我听说过有修行者抄经,现在也看到有的读书人喜欢抄名著,比如《千字文》、《诗经》、《牡丹亭》等,这些文字,如果单纯地看,是很难有耐心看下去,但是如果因为自己想写字,对照抄一下,练一下笔,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作家文摘这张报纸上,都是从各种渠道摘下来的文章,以读书人和作家的经历为主题,也是给我们一种很好的参照,我发现很多文章直接从公众号上引过来的。
这说明公众号会是一种很有益的长期存在媒体形式,是真正的个人ip打造,也不乏有很好的内容。这对于我把自己的公号更下去,又是一种坚持的理由。
龙生龙,凤生凤,这是不变的真理。
陈老总才革命前辈的三个孩子,有的当一员大长,有的是指挥的高级别,有的是海南公司老总,都是金字塔般的存在。
这也给我们不停地奋斗有一个理由。
有朋友说,当家长的就要不断地前进,因为家长的终点其实就是孩子的起点。
深以为然。
人有人的行踪,风有风的路线,当人的行踪与风的路线相撞时,行踪立即被风撞的稀碎,你看过在屋里焚了一枝香,那香烟一缕轻轻直上,细细的,淡淡的,不敢打扰它,如果你要是不小心偶尔搞点小风气出来,那细直的烟线便被打扰,稍微大的一点动静,那轻盈的香线马上没有形,被你扰得丝丝缕缕乱作一团。
这么细致的观察,我本来是有过的体验,但是看了一位黑龙江作家写的风眯了眼,真的感叹他的笔力好美啊,明明就是被风眯了眼,去医院看了看,啥事没有,这位作家却写的趣味横生,洋洋一大篇,既然在《作家文摘》上发表了,怎么也有多百个大洋,并且让我们看到了人家真的写得好。
我还得多多努力啊,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我能够觉得别人写得好,这也是很大的进步啊。
我清晰地记得,上初中时,四大名著我都无知傲慢地认为,这有啥呢?不就是一个一个的汉字堆起来吗?
这样的无敌与傲慢简直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个作品上,现在看来真的太无敌可笑了。
我现在能够认知到别人的文字功底与深厚的笔力,这说明我算是离文字的门槛又近了一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