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竞技真人秀这一节目类型,早在2013年12月,安徽卫视推出《超级笑星》时就已经出现,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仍然缺少系统的研究。笔者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也没有发现对这个概念的合理解释。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本文中出现的“喜剧竞技真人秀”指明星或素人在节目制作方所设置的特定情境中,通过喜剧的方式进行才艺竞赛,整个过程被以电视的方式记录编辑的节目。
众所周知,中国的喜剧节目根源于相声、小品、二人转、魔术等传统艺术,是历届春晚的重头戏。同时,作为电视真人秀的一个分支,中国喜剧竞技真人秀的发展和电视选秀节目是分不开的。中国的电视选秀节目诞生于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成熟于2004年的《超级女声》,之后几年出现全国200多个选秀节目霸屏的现象,代表节目有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
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俗称“限娱令”),要求各地方卫视从2011年7月起,在17∶00至22∶00黄金时段,娱乐节目每周播出不得超过三次。在这项政策的影响下,各大卫视都将娱乐节目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和调整。
2013年,国内歌唱类选秀节目明显增多,为了避免电视节目形态单一雷同,广电总局决定对歌唱类选拔节目实施总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调控措施(即“限歌令”):从现在起各上星综合频道在调控期内不再投入制作新的歌唱类选拔节目;尚未开播的节目将推迟播出,合理安排,避开暑期播出高峰;已开播的节目将调整播出时间,错时安排播出,避免同类节目扎堆播出。在这项政策的影响下,各大电视台纷纷转型探索新的方向,中国喜剧竞技真人秀便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缘起:《超级笑星》
2013年12月5日晚21点30分,国内首档原创喜剧竞技真人秀节目《超级笑星》在安徽卫视播出,凭借着创新的形式和优良的制作,迅速成为全国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根据央视索福瑞CSM48城收视数据显示,《超级笑星》仅播出两期,便以0.719的收视率,2.7的收视份额获得收视冠军,并一举斩获微博热搜榜综艺榜第一名。
其实在《超级笑星》推出以前,国内就有过喜剧节目的尝试。早在1991年,中央电视台就推出了《曲苑杂谈》,虽然不是纯正的喜剧节目,但其中的《洛桑学艺》、《放驴小子》等经典节目无不充满了喜剧元素,获得广大中国电视观众的喜爱。《曲苑杂坛》整整播出20年,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此外各地方电视台也创办过不少独具特色的方言喜剧类节目,例如山东临沂电视台快乐七频道的方言栏目《剧好看》,重庆时尚频道、四川经济频道和贵州影视文艺频道同步播出的西南地区方言喜剧选秀节目《喜剧之王》等,为喜剧节目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全国首档原创喜剧竞技真人秀得以在安徽卫视首播,并取得“开门红”,与《超级笑星》节目组的努力转型和积极探索是分不开的。在“限娱令”和“限歌令”的压力下,很多卫视的王牌栏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安徽卫视果断地在喜剧节目上率先发力,最早在北京、太原、沈阳、哈尔滨、长沙、杭州、深圳等全国10多个赛区进行海选,发掘出一大批热爱表演的喜剧天才,为《超级笑星》节目的顺利开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井喷:“喜剧元年”
2013年7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歌唱类选拔节目的通知》,叫停了充斥荧幕的选秀歌唱类节目,2014年仅4档此类节目还活跃在荧屏。面对这种态势,各家卫视也是纷纷转移焦点开始着手打造喜剧类的节目,各大卫视的节目编排在2014上半年重新洗牌,电视人在探索综艺节目的出路时,却在拐点处“意外”邂逅,出现了喜剧节目扎堆上演的现象。
对于中国喜剧竞技真人秀而言,笑点的挖掘是制作者不遗余力进行探索的动力。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人们压力倍增,喜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抓住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快乐的渴望,对于放松心灵的渴望。另一方面,喜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暂时缓解了电视荧屏生态同质化的状态,打破了歌唱类选秀节目垄断而造成的审美疲劳,平衡了电视节目类型的现有格局。
2014年1月10日,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喜剧星》,虽然宣称是大型励志喜剧评论类节目,但其本质仍然是喜剧竞技真人秀。2月13日,湖北卫视推出《我为喜剧狂》。2月17日,江西卫视推出《谁能逗乐喜剧明星》,宣称是国内唯一拥有国外版权的喜剧综艺类节目,同时也是江西卫视史上第一档国外版权节目。3月14日,东方卫视推出大型素人喜剧真人秀《笑傲江湖》。截至2014年4月,就有20多档喜剧节目在播或即将播出。这种扎堆现象在中国电视史上是及其罕见的,因此很多媒体和业内专家便把这一年称为“喜剧元年”。
喜剧节目出现井喷之势绝非偶然,其实质是对狂欢文化、平民文化、消费文化的媒介策略的把握和运用。喜剧节目的出现,打破了音乐真人秀给观众造成的审美和听觉疲劳,喜剧的讽刺和幽默能带给人欢乐,是最直接的消费娱乐方式。
三、降温:“多足鼎立”
正当人们以为中国的喜剧节目将要崛起时,却只“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局”,不到一年时间,这种“大爆发”就变成了“大逃亡”,到2014年底时只剩下《超级笑星》和《我为喜剧狂》等少数几档节目在准备第二季,其他不是中途夭折就是在夭折的路上。盲目跟风不仅导致观众审美疲劳,也使很多资金和资源不充裕的电视台饱受打击。与2014年上半年国内喜剧节目扎堆荧屏相比,2014年底到2015年初这段时间明显降温不少。这段时间喜剧节目的类型更为集中,大致可分为素人真人秀、明星真人秀、喜剧小品秀、喜剧竞技秀四种类型。
而国内喜剧节目市场则出现了湖南、东方、江苏、安徽、江西等多个卫视“多足鼎立”之势。
四、顶峰:“一枝独秀”
在2014年喜剧节目扎堆的状况下,东方卫视凭借《笑傲江湖》的模式创新和优良制作脱颖而出,在收视和口碑上获得双丰收。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笑傲江湖》首期节目的全国33城市收视率高达1.26%,居全国同时段第二,并且每期节目的网络点击量也持续居高不下,节目中的很多表演成为观众的热议话题,第二季第一期便以全国34城2.34%的高收视夺得当天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一,甚至超过了去年《笑傲江湖》第一季收视最高点的总决赛,稳坐同时段的收视冠军宝座。
《笑傲江湖》的模式创新主要围绕“笑”这个核心词上,其“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的口号,体现了节目的核心价值观。在充满生活压力的当今社会,导演组想要做的是一个让人欢笑的节目,通过各种形式的喜剧表演给观众多一个笑的机会,并用每个人的真实人生做一面棱镜,来折射出社会的很多个横截面,传递一种即使身处逆境也笑对人生的正能量。
随着《笑傲江湖》第一季的大获成功,2015年4月25日,东方卫视顺势推出了全国首档明星喜剧竞技真人秀《欢乐喜剧人》,它让已经成名的喜剧明星进行同场竞演,由500位覆盖15至55岁不年龄段的大众评审进行投票,由此决定名次与去留,在每一轮(两场竞演)淘汰一个喜剧团队。因此,借助观察《欢乐喜剧人》中观众对于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喜剧人与喜剧团队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一窥当下喜剧的审美需求。
凭借《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这两档节目,东方卫视奠定了其在国内喜剧市场中一家独大的地位。
参考资料:
1、白瀛.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歌唱类选拔节目实行调控[N].新华网.2013年7月24日.
2、陆璐.浅析喜剧类真人秀节目《我们都爱笑》[J].传播与版权.2015,27(8):90-92.
3、高磊,郭中南.喜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东方卫视《笑傲江湖》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5,(1):125,126-127.
4、闫伟.对电视喜剧真人秀的要素解读与文化评析[J].中国电视,2014,(10):26-28.
5、陈泉,李珊珊.《笑傲江湖》:打造中国顶级的喜剧盛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290(5):37-39.
6、楼一宸.作为有悲剧性内涵的喜剧——从《欢乐喜剧人》看当下喜剧审美的需求[J].中国艺术时空.2015,27(6):102-1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