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喜剧竞技真人秀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达到了顶峰,这个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同时暴露了很多问题。
一、喜剧人才紧缺
真正优秀的喜剧演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练就,他要做到把控整个喜剧节奏,熟悉各种剧场表演的符号,不仅能引发笑声,还要能控制笑声。一个不错的喜剧演员,可以把观众笑到咳嗽为止;而一个高明的喜剧演员则可以让观众笑到一半时刹住,留住笑,陷入思考,下几秒再不设防地消化前面未完成的笑,这样,观众的笑声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甚至节目过后,观众想到某个环节时还会笑,这才是喜剧演员的最高境界。而中国,有这样掌控能力的喜剧演员少之又少。
从选手角度来讲,出演喜剧并不轻松。他们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喜剧功底和现场驾驭能力,制造笑料并加以演绎,同时还要面对遍及观众生活的多媒体传播途径带来的快速消耗。许多节目还没演出,观众已耳熟能详。这对剧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喜剧节目毕竟不同于音乐真人秀节目,同样的包袱第二遍抖就不响了,不像歌曲可以反复唱。很多选手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创作新的内容,即使专业选手很多也不愿参加这样的节目。要在台上有“笑果”,能把观众逗乐,对选手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的要求很高,一般舞台经验丰富的专业选手才能做到,而一旦选择了“素人”,则意味着有更多不可控因素。几乎每一位都由相应的创作团队对其进行一对一的重新打造,这对节目组的制作也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喜剧竞技真人秀节目对导师的要求很高,基本上都是知名笑星、专业的喜剧团队成员等拥有深厚专业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内精英。这样的人才本身就是稀缺资源,2014年上半年喜剧节目的“大爆发”,更让他们“一夜间”成为各大卫视争相哄抢的对象。2014年3月14日《新京报》发布的文章《揭秘喜剧综艺内幕:选手来自哪儿》中详细介绍了各大卫视抢夺喜剧人才的方式,这些方式不仅没能改变中国喜剧竞技真人秀人才匮乏的状况,反而加剧了这个行业的恶性竞争。
二、节目创作困难
与音乐选秀节目相比,喜剧节目其实更难做,因为除了选手、导师,它还必须有足够的原创作品。新创作一首歌曲可以被反复演唱许多遍,可以被不同的歌手在不同场合演唱,而一个喜剧“包袱”一旦被用过一次,就很难再用到其他喜剧作品中了。这就要求这些喜剧栏目或者说支撑这些栏目的各类喜剧创作队伍,必须有强大的节目原创能力,而这,也正是当下文艺界最欠缺的。
在如今网络普及的年代,各种网络用语、笑话、幽默段子俯拾皆是,观众的笑点也越来越高。选手表演的内容,观众可能早在网上看过类似的。节目想要出彩就必须再创作,《超级笑星》升级篇一个选手要配3个创意编剧帮其重新包装。现在喜剧市场明显是“狼多肉少”的现象,当前的编剧力量满足不了庞大的节目需求。节目想要出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早在《欢乐喜剧人》第一季时,很多相声演员为保险起见,大多弃用老本行。如李菁从头至尾从未说过相声,而曹云金说了两场,中间则穿插了脱口秀和小品。只有岳云鹏和孙越一直都坚持“说相声”,不仅没有“输阵”,成绩还一路高歌猛进。其中,新作品《谁是一哥》更是赢得业内业外一片赞誉,相当难得。
虽然喜剧节目是民心所向,但要想做得真正有“喜感”,需要花很大心思,而且拿捏的度数很难把握。比如2015年6月27日,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喜剧演员贾玲及其团队演出了名为《木兰从军》的节目。在该剧目中,贾玲着古装、啃烧鸡上场,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花痴、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这个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争议,甚至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也刊发公开信批评《欢乐喜剧人》栏目,最后以栏目组、贾玲及主创人员向社会公开道歉结束。
电视节目作为喜剧的一种呈现载体,在制作播出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难度,少有人系统而全面地去研究其间的规律。例如,什么样的喜剧形式在录制现场是好笑的,隔着电视屏幕就不好笑了?作为在电视上播出的全国性的节目,不同于剧场演出,能够明确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受众,那么,什么样的喜剧能够克服电视观众南北差异的问题?对于目标受众为全人群的喜剧节目,如何克服男女差异、老少差异、文化背景差异?
参考资料:
1、朱慧.我国喜剧类电视节目现状浅议[J].电视研究.2014,300(11):45-46.
2、李多.国内喜剧类节目现状分析[J].新世纪剧坛.2014,(6):32-35.
3、《揭秘喜剧综艺内幕:选手来自哪儿》中总结了四种各大卫视抢夺人才的方式:找人战——走遍各省,面试无数;抢人战——抬高价码,签订协议;间谍战——混入现场,收集资料;名次战——私下协议,公然拉票。
网友评论